第四百八十四章 卫东一号启航(第4/4页)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压根就不相信李卫东一个外行能够鼓捣出来。

哪怕之前几个技术员都在他面前夸李卫东水平不输他们,赵海峰也从未相信过,只是以为对方说的客套话。

在他眼里,李卫东就是个能破案的高手,那里才是他的舞台。

至于研究甘薯增产,那是农科所的事情,是那些专家技术员的责任,跟李卫东八竿子打不着。

“卫东,我知道你当初建这个温室大棚心是好的,但咱们也得讲实际,求事实对不对?浮夸风要不得。”

赵海峰语重心长的劝着。

他就怕李卫东把路给走歪了。

好好的训练基地副大队长不去当,跑来研究什么甘薯增产,这不是典型的不务正业吗?

虽然李卫东现在的级别比他高,但他好歹也是第六农场的队长,而且年龄比李卫东大不少,即便作为一个老大哥,他也不能看着李卫东走上歪路,就算说的话令人不满,不高兴,他也得说。

如果李卫东还犟,不听劝,他说不得去找找大队长了。

估计也只有大队长的话,李卫东才会真正听进去。

但那样一来,他就成了打小报告的人了,很容易让人反感。

尤其是李卫东的级别,真要闹起来,他也没什么办法。

“队长,您不相信我?”

李卫东故意说道。

“这不是相不相信的问题,而是实事求是。”

赵海峰语重心长的劝着。

他觉得为了这个温室大棚,李卫东有点走火入魔了。

早知道会这样,他当初就不应该同意建什么温室大棚。

“要不咱们打个赌?”

李卫东换了个方式。

没想到,赵海峰连听都不听,便直接拒绝:“不打”

“队长,这样吧,训练基地的工作我都已经安排好了,就算短时间内不去也不会出事,而且两边这么近,真要有什么事情,随时都能过来找我。

而这边呢,我打算邀请几个专家来,大家一起共同研究甘薯的培育改良。

如果没什么成果,等这批大棚的甘薯丰收后,直接把大棚拆了,我以后再也不搞什么甘薯改良了,您看怎么样?”

李卫东也知道赵海峰不同意的原因,所以只能采取迂回战术。

尽管他强硬的要来,对方也不得不答应,但李卫东却不想这么做。

如果做什么都靠以权压人,那所谓的民主,又有什么意义?

而且赵海峰是第六农场的队长,他来到这里,并不是以什么训练基地副大队长的身份,而是第六农场的副队长。

那么,赵海峰就是他的上级。

哪有跟上级对着干的?

还讲不讲规矩了?

恐怕落在别人眼里,会成为他仗势欺人的把柄。

这个印象一旦被固定,以后再想转变可就难了。

“卫东,就一个温室大棚,用得着这么大费周章吗?”

赵海峰实在是不解的问道。

如果甘薯改良真有这么容易,不早就弄出来了?

哪还会等到现在?

“队长,这可不是一个温室大棚,而是关系到千千万万的人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只要有一点可能,我们都得拿出百分之一千的努力来,万一,真的成了呢?

到时候咱们第六农场可就光荣了,这个集体荣誉,也是属于第六农场的,您作为队长,更是得记上浓厚的一笔。”

李卫东正奇相合,一边大道理,一边功劳诱惑,倒还真把赵海峰说的有点心潮澎湃。

是啊,万一呢?

而且刚刚李卫东也说了,不是他自己研究,而是邀请几个专家共同研究。

如果真的能够有成功,不需要增产百分之三十这么夸张,哪怕只有百分之十,都将是一件大功劳。

这可是凭空多百分之十的产量。

看似不多,但如果放大到一亿斤,那就是增加一千万斤。

赵海峰记得,去年的报纸,全国甘薯的总产量是八千多万吨,如果增加百分之十,那就是凭空多出来八百多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

所以,在这巨大的诱惑面前,他明显心动了。

李卫东见赵海峰心动,趁热打铁,继续劝说。

很快,赵海峰咬牙说道:“行,那咱们就来个君子协定,如果不行,你就好好当你的副大队长,别整天往这边跑了。”

“好,一言为定。”

眼见说服了赵海峰,李卫东也很高兴。

而且,在旁人眼中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看来,其实并不难。

现在只需要一个正常的途径来孵化,让一切变得理所当然。

或许,等那些专家来了,可以弄出点意外,故意让炉子灭了,或者大棚出点意外,又或是别的办法,然后导致出现‘变异’,继而发现‘优良’的品种。

然后经过尝试培育,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