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2/2页)

他能听懂个啥啊!大字还没会几个呢!苏俊侠反正是理解不了的。家里的苏阿么跟罗清见着这一幕却很欣慰,甚至觉得家里都有书卷气了,苏阿么更是看着自己乖孙这么认真学习,每天都笑呵呵的坐在门口台阶上,一边缝补一边笑着看杨六,罗清忙前忙后端茶倒水做饭,十分的勤快。仿佛只有苏俊侠一人,显得格格不入,无所事事。

杜青臣也知道苏俊侠处境,这些日子,他家也是如此,杜家虽然没有刘夫子讲课,可也要给杜如林提供安静的备考环境,再加上苏冬近日有些嗜睡,家里也静悄悄的没人出声。

闻言,杜青臣点头,“一同出去吧!看看粉条厂子去。”

有了陶太守的命令,杜青臣也敢大张旗鼓的建厂子,制作粉条了,但他也照样请了护卫,保证外人不能随意窥探里面的秘密。

苏俊侠一听,欣然点头,“行行行,去哪里都行,出去走走吧!”苏俊侠率先起身,朝着门外走去,杜青臣跟了上去。

“京城中的生意如何了?”杜青臣追到了苏俊侠,问了一句。

“挺好的啊!白糖也好,粉条也好,都卖的很快,京城中的大户人家尤其爱吃这个,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听说是从上面往下传出来的风气,哦,对了,还有你那酸辣粉,如今也在京城流传,最开始还只是大户人家会做,后来,小门小户的也都知道了做法,之前弄的番椒油和番椒粉,也因此卖的很快。”苏俊侠笑道。

杜青臣点点头,“那就好。”

“不过你那酸辣粉味道实在是太重,听说很多女眷老人不爱吃这个,小孩也吃不了,如今京城里有了新鲜的做法,有炒的,有凉拌的,还有各种煮粉儿的法子,我上次去京城你家的那处铺子查账目,办完了事还去饭馆尝了尝他们出的新鲜做法,说真的嘿,不比你弄出来的差,有些里面还放了肉片呢!”

杜青臣点头,笑道:“若有机会,我也去尝尝。”说到这个,杜青臣神色一动,拉着苏俊侠,“你可摸到的田螺?”

“啊?找哪个干嘛?你缺吃的啊?”苏俊侠疑惑,在他们的印象里,只有乡下苦哈哈的人家,实在是没吃的了,才会下河里摸这些来吃的,平日里吃饱穿暖的,谁没事摸它啊!有空捉鱼也比那个肉多。

“那你别管,帮我弄些来,到时候我请你嗦粉儿。”杜青臣微笑。

苏俊侠答应了,反正田螺也不难吃,想来杜青臣应该能做得不错吧!

大街上,今天似乎格外的热闹,许多读书人都跑了出来,三三两两的聚在街头,也不知道做什么,苏俊侠好奇的道:“这是怎么了?这马上就要大考了,这些人是不用备考吗?”

杜青臣也不明白,苏俊侠已经自己找到了理由,“哦,这些人肯定都还没考中童生,才如此清闲吧!”

没有考中童生,自然不用参加秀才考试,同样也不是秀才,自然不用参加举人考试,而已经是举人的,此刻大都汇聚在京城中,直接在国子监等有名师的地方备考学习了,不会留在老家,苏俊侠这话说的倒是有礼,但这话是能当着这么多人直接说的吗!

众人纷纷回头,怒目而视,大约是出于读书人的矜持,没有上前破口大骂,再加上苏俊侠外表还是很有威慑力的,也就没人找他们麻烦。

杜青臣拉了下苏俊侠的衣衫,“别胡说!”会被群殴的。

苏俊侠注意到旁人的目光,也意识到自己刚刚的话欠打,收敛了些。

“听闻闵安士今日进城,所以全城的读书人才会来迎接,想不到竟然如此热闹。”身旁,有人说道。

“闵安士是谁?”

“我朝文坛名士啊!还曾出过科举试题,为国选才,听说这次是告老还乡的,说起来,咱们陶太守,还是他的弟子呢!”

杜青臣心微沉,他隐约记得陶太守正是因为拜了座师,而他的座师是五皇子门下,他才顺其自然的进入了五皇子阵营。本就是贫寒出身,万事靠自己,如今,连座师都告老还乡,远离朝堂了,陶太守倒是真的无依无靠了。

“杜老板,你听过这个人的名字没有?”苏俊侠转头疑惑的问杜青臣。

“没有。”杜青臣摇摇头,准备跟苏俊侠一同离开,这里的热闹他就不凑了。

正要走,就听到有人从城门口跑过来,还喊着,“来了来了。”

杜青臣顿住脚步,人流朝着城门口涌去,杜青臣被人群裹挟着,也朝着城门处而去,苏俊侠见杜青臣被人群挤走了,也连忙跟了上去。

“杜老板!”

“没事。”等人群停下,杜青臣整整衣衫,站稳。

城门处,陶太守骑着马先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的是陶修德,再后,则是一辆马车,极其简朴的车架,只怕比他们进城时驾的马车还要粗陋些,可也正是如此,才显得闵安士安贫乐道,有古贤遗风。车帘掀开,车厢里端坐着一位老者,须发皆白,却儒雅和善,笑着望着路边几乎是蜂拥而上的读书人。

人群被开路的陶府仆从挡住了,没人能靠近车架,闵安士摆手示意众人离去,却无人返回,马车过后,则是一辆辆载满书籍的车辆,引得众人连声赞叹,“闵老此次回乡定居,我韩郡文风必焕然一新,这么多书籍,不愧是名士啊!”

是吗?杜青臣一愣,又想起杜如林,也不知道这位闵名士准备如何处置这批书籍,若只是藏书于自己家中,那自然是没法子了,若是能允许旁的学子拜访求学,或者借阅书籍,那就再好不过了,但这种事情只能看他自己怎么打算,旁人是没法子的,杜青臣也就不再多想,目送车队浩浩荡荡的朝着陶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