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沈郁端着茶杯的手一顿,他突然发现,好像真如商君凛所说,自他入宫起,他做的一切都没有受到限制,甚至有些关于朝堂上的事,他提出来了,商君凛就会去实施。

心中涌起一股异样情绪,酸酸热热的,借喝茶动作,沈郁掩住脸上一瞬间的异样表情。

“是严某考虑不周,严某自罚一杯,以示赔罪。”严铮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拿起酒壶为自己倒了满满一壶酒,一饮而尽。

“林……”严铮卡了壳,对着风度翩翩的青年,他实在无法喊出夫人二字。

“余,”商君凛为沈郁挑了一筷子鱼肉,“你唤他余公子便可。”

“余公子。”

在宴客这一件事上,严铮向来大方,这一次点的全是迎星楼知名菜品,一桌下来,花费不少。

严铮没有一上来就谈正事,沈郁也不着急,双方吃的差不多了,才聊起合作的事来。

沈郁是有合作意图的,不然他也不会亲自来见严铮,让徐掌柜将人打发了就是,他的身份注定了有很多事他没法亲自照看,如果有一个靠谱的合作者,会方便很多。

“严公子想将这些物品销往何处?”放下筷子,沈郁擦了擦嘴。

“实不相瞒,我最想将这些东西销往关外,高价。”严铮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

“关外?”沈郁挑眉,“严公子手里有通往关外的商路?”

因为先帝在位时造成大面积国土流失,大桓并没有开放对关外的商路,当然,也没有明令禁止商人到关外经商,随着大桓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稳定下来,逐渐发展出专门行走在大桓内和大桓外的商人,他们会将大桓的商品高价销往关外,再将关外的商品带回来,亦能卖给好价钱。

只是风险很大。

毕竟没有官方保护,稍有不慎便会让劫匪抢了去,损失财物是小,严重的甚至会丢掉性命。

“有一些路子,”严铮笑了笑,“比起大桓,我更喜欢赚关外人的钱。”

严铮显然事先做好了准备,交谈起来条理清晰,沈郁也会说一些自己的想法,商君凛也加入了讨论,最终定下来的方案比最初的更完美。

沈郁眼里的笑意更深了些,和一个聪明人合作就是这点好,不需要去费心解释太多,指出一个点,对方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不方便经常出面,具体合作事宜会由徐掌柜和你详谈,若有其他问题,直接找徐掌柜就行,关于这些物品的买卖,都是徐掌柜在负责。”沈郁不好因为这种事经常出宫,比起亲自出面,他更喜欢将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做。

“好,具体的我会找徐掌柜谈。”

“除了那些适合女子用的物品外,我手里还有一些其他适合销往关外的商品,如果有机会,期待以后的继续合作。”

“严某也希望能长期和余公子合作下去,对了,余公子可有听说最近朝廷打算发布的捐赠令?”

正式版其实还未发布,户部还在商讨具体的奖励措施,但有些和朝廷官员关系密切的,已经提前得到了这个消息。

比如之前因为修路和工部搭上关系的严铮。

从交好的官员口中得到这个消息后,严铮一直在为这件事做准备,他不是个短视的人,当然知道这件事对商人来说多么有利。

那可是直接得到朝廷的认可,比和什么地方官员打好交道都有用,对他们来说,一点钱而已,打点谁不是打点,既能和朝廷攀上关系又能得到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你说的是捐助肃北那个?”沈郁没想到户部动作这么快,消息已经泄露出去了。

“对,不知是何人想出的法子,对我们商人来说太有利了,我和认识的老板们都决定尽自己所能,能多出一点是一点,”严铮状若不经意提起,“地方世家得到这个消息定然也愿意出一份力,两位可有听说,江北那边有好几个家族囤了大量粮食,打算销往肃北?”

沈郁倒是不知道这个,但他记得,前世有好几个地方世家在这个时间突然崛起,后来还给越王提供了不少便利。

“陛下觉得,严铮为什么要和我们说起地方世家的事?”回到玉璋宫后,沈郁问。

“他应当是故意透露给我们知道的,若朕所料不差,户部很快也能得到这个消息。”

户部尚书是从工部尚书嘴里得到的消息,工部不伸手向户部讨钱后,两人的关系倒是缓和下来,不再像从前那般势如水火。

“他们倒好,都这个时间了,还想着赚大钱。”户部尚书气急。

不将所有粮食运往肃北便是害怕发生这样的事,若粮食都落入世家手里,这些人为了赚钱,只会一个劲提高售价,百姓买不起粮食,迟早会出大问题。

“别气,这不是提前被我们知道了吗,你那个什么捐助法子,到时候想办法让他们捐一批粮食出来就是。”工部尚书安慰。

“我得想办法,多榨他们一些粮食出来,居然想趁肃北大旱昧着良心赚钱。”

户部尚书回去后,立刻喊来了户部的人,说起这件事。

其实他们都知道,因为先皇的缘故,大桓内部出了很多问题,比起京城,地方上出现的问题只会更多,世家势力日渐庞大,藩王对地方的掌控力过大,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隔天,商君凛收到了户部尚书递来的关于地方捐助计划的折子。

看完后,饶是早知道户部尚书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也没料到他会下手这么狠。

“这么了?”沈郁走过来,抽走商君凛手里的折子,“上面写了什么?”

“是户部尚书的,”商君凛眼里溢出一丝笑来,“看来是被气狠了。”

折子上写了他从工部尚书那听来的话,深觉这些世家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打算助他们完成心愿。

沈郁看完,乐了:“要是那些世家知道他们的意图被户部尚书曲解成这样,脸色估计很好看。”

这些人压根不管肃北会怎样,只想借这个机会大转一笔,商君凛后来派人去查了一下,京城的世家还知道收敛,那些地方上的,有不少已经开始大肆收购粮食了,偏偏他们开的价比市面上略高一点,百姓欢欢喜喜将家里的余粮卖了。

若不能及时发现,等国库空虚,这些世家手里握着足够多的粮食,市面上的粮食价格便可由他们操控,到了那时,就是他们大肆敛财的时候。

沈郁不知道前世肃北的事是怎么解决的,根据后续发展看,想来是埋下了不少隐患。

“藩王手里也握着大量物资,经营这么多年,有些人的私库甚至比国库还富足,朕想动他们不是一两日了。”

藩王,始终是悬在帝王心头的一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