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第2/5页)

“请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我开始感到难为情,于是把视线移向一边。右边的座位上,一个身穿西装的男子正抱着沙发扶手呼呼大睡。视线再向左移,一个裹着印度丝绸的女人正专心致志地读着一个纸袋上的文字。

对面传来樱搅动冰块的声音,我回过神来,发现我俩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酒吧里流淌着标准爵士乐,以蓝色G为主调,轻快地跳跃着的钢琴,加上质朴的小号,音色很美。

“这是什么曲子?”我只知道这是亚特?布雷基亚的爵士信使乐团※演奏的。

樱歪着头,用吸管搅动着杯子里的冰块:“想起来了,是‘呻吟’。”

我真是个白痴!

“我问你……”我讨厌沈默,所以继续没话找话,但是由于没有准备好话题,突然问了一个没经过考虑的很失礼的问题,“你碰到什么想不开的事情了?干嘛要自杀?”

话说出口马上就后悔了,可是已经收不回去了。

樱缩起身子,眼睛看着半空。

“对不起。”我急忙摆着手向她道歉。

“因为钱的事。”她只说了这么几个字就低下头去。

“算了,咱们不说这个。”

“但是,我已经不想再逃避了。我快找到新工作了。”

“对不起,忘了我刚才说过的话吧。”我再三地道歉,把脸转向一旁,叼起了香烟。

酒吧中央有一个神社的洗手池似的石头造的水槽,水几乎溢出来了,也没有防护栏之类的东西,叫人担心如果小孩子掉进去怎么办。

“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樱说。

我转过头来,看见她微微歪着头,手指摸着左眼下方的泪痣。她习惯于摸着泪痣说话吗? 这倒不是什么坏习惯。

“我要问的是跟刚才的话题完全无关的事。”

“说吧!”我松了一口气,但我掩饰着,故作冷漠地答道。

“刚才,你跟一个女人在一起来着吧?”

“女人?”

“在饭店前边打出租车走了的那个女人。”

“哦,你看见了?”

“是你太太吗?”

“你看我像有太太的人吗?”我笑了。

“你是单身?”

“对啊。”我给她看了看我的左手无名指。

“那么,她是个挺不错的女人?”

“她不是我的女朋友,你看着像吗?”

“我还以为昨晚你们住在这儿,她刚离开这儿回家。”

“不是不是,正派人家的女人是不能随便在外边留宿的。她只是一般的朋友。对了,”我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麻宫樱,你听说过蓬莱俱乐部吗?”

“什么?”

“蓬莱俱乐部。卖保健食品和羽绒被的公司。”我的工作立刻展开了,收集情报是侦探工作的第一步。

樱沈默着,摇了摇头。

“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蓬莱俱乐部。”

“这个……”

“你听说过?”

“为什么要问我这件事?”樱回答我的问题时显得很不愉快。

“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最近偶然听说有这么一家公司,我想知道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樱噘着嘴说:“这个什么俱乐部,跟我有什么关系?”

“蓬莱俱乐部。不,跟你没关系。”

“那我们现在不谈这件事也没关系吧?”

“那倒也是。”

“你提起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是因为跟我在一起觉得很无聊吗?”

“看你说的!”

“你救了我,我认为这是缘分,能再见面更是缘分。不过,如果你觉得跟我在一起没话可说得话……”樱说着把帐单拿了起来。

奇怪,莫非她对我有好感?她是在用这种委婉的方式向我表示这个意思吗?所以她那么在乎久高爱子。

“我从来不让女人买单。”我把帐单抢过来。

“我付吧。”樱伸手要抢,没抢回去。

我高举帐单:“那么,你呢?”

“我什么?”

“结婚了吗?”

“我是一个人。”

“有男朋友了吗?”

“没有。”

“我可是个很任性的男人。”

“什么意思?”

“我讨厌抽烟的女人。对了,你的爱好是什么?”

我开始对麻宫樱有一种说不出的微妙的感觉了。

7

已经夸下了海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

我指的不是麻宫樱,是久高爱子的事。

侦破保险理赔金谋杀案?怎么个侦法?我需要掌握什么证据?

早知道会碰上这件事,我在侦探事务所至少应该干到能够独挡半面。

首先给爱子打电话,让她把有关蓬莱俱乐部的事情全部告诉我,然后让她把久高隆一郎的遗物重新整理一遍,把认为有助于调查的东西送到我这里来。

星期六的傍晚我就开始在“三越汤”的更衣室打探消息,晚上打电话给朋友,问他们知不知道蓬莱俱乐部。

星期天早上到健身俱乐部打探消息,下午去西麻布的理发馆染头发,向自称美容美发界的领军人物的阿山打听。理发师接触的人多,理发馆堪称是情报流通站。晚上再打电话给昨天晚上没找到的朋友。

星期一上班时,午休时间去银行交房租时,跟女人约会时,我都忘不了收集情报,当然也上网查过。

几天以后,蓬莱俱乐部的大致轮廓弄清楚了。

蓬莱俱乐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资本金300万日元,董事长吴田勉,公司所在地:东京都涩谷区笹冢3丁目。经营衣服,寝具,家具,艺术品,装饰品,玩具,家电,电脑软件,食品,饮料等,还搞印刷品的制作与发行,也管理不动产。

看起来这个公司的经营规模很大,不过应该是为了可随时改变经营范围,所以才这样注册的。实际上现在的业务主要是上门推销所谓有益健康的羽绒被和食品饮料。上门推销并不是挨家挨户地搞,而是借用大型会馆或体育馆,以举行免费保健讲座为名,招揽客人,推销商品。他们的活动范围涉及整个关东地区。

他们招揽客人的方式是往各家各户的邮箱里塞广告,广告上写着免费参加保健讲座和尝试保健用品的字样,并刊登羽绒被、按摩器、和所谓保健食品的照片,但都不标明价格,只写着凡是带着这张广告参加保健讲座的客人,都可以得到价值两万日元的容量为两公升的碱性负氧离子矿泉水一瓶。

免费尝试很快就变成了促销会。只要买了一件商品,他们就会反复上门推销,弄得你不想买也得买,久高隆一郎就是这样上了他们的圈套。

免费尝试只举行一天就迅速转移。他们转移的方式不是往邻近的区域移动,而是跳跃式移动,打的是不规则的游击战。眼下这种信息时代,该公司居然没有设立网站,看来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偷偷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