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四(第2/3页)

在李光头三岁的时候,外婆离开了她的女儿和外孙,回到了自己的村里。这时候李光头已经可以走来走去了,他还是很瘦,比婴儿时的李光头更瘦了。李兰脑袋里的疼痛仍然时好时坏,因为长时间低着头,她有些驼背了。外婆离开以后,李光头开始有机会走进白天的阳光了。当李兰上街买菜时,就会带上他。她还是低着头急匆匆地走过街道,李光头拉着她的衣服跌跌撞撞地跟随在她的身后。其实那时候已经没有人对他们指指点点,甚至没有人来看他们一眼,李兰仍然觉得所有人的目光都像钉子似的钉在她的身上。

李光头瘦弱的母亲每隔两个月就要去米店买四十斤大米,这是李光头最幸福的时光。当她背着四十斤大米往回走的时候,他不用跌跌撞撞地跑在她的身后了,她背着大米“咝咝”地喘着气,那时候她喘气和说话里都开始有咝咝的响声了,她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李光头就有时间在大街上东张西望。

高大的宋凡平在一个秋天的中午走到了他们面前,当时李兰正低垂着头擦着脸上的汗珠。她看到一只强劲的手突然提起了地上的米袋,她吃惊地抬起头来看到了这个微笑的男人。他对她说:

“我帮你提回家。”

宋凡平提着四十斤的大米就像是提着一只空篮子似的轻松,他的左手一把将李光头抱起来,驮到他的肩上,让李光头的双手抱住他的额头。李光头从来没有在这么高的地方张望过街道,他从来都是仰脸张望,他第一次低头看着街上的行人,他坐在宋凡平的肩上咯咯笑个不停。

这个身材魁梧的男人提着李兰的米袋,驮着李兰的儿子,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声音洪亮地说着话。李兰低垂着头走在他的身边,她脸色苍白浑身冒出了冷汗,她恨不得找一条缝钻进地下,她觉得全世界的人此刻都在嘻嘻哈哈地看着她。宋凡平一路上问这问那,李兰除了点头还是点头,她嘴里除了咝咝声还是咝咝声。

他们终于走到了家门口。宋凡平把李光头放到了地上,又把布袋里的大米倒进米缸,他看了一眼他们的床,床单和被套是他三年前看到过的,上面的“”字已经褪色,线头也在脱落。他离开时告诉李兰,他叫宋凡平,是中学的老师,他说以后买大米买煤球这样的体力活可以叫他来帮忙。他离开以后,李兰第一次让儿子独自一人在门外玩耍,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知道她在里面干了些什么,直到天黑以后她才打开屋门,那时候李光头坐在地上靠着门睡着了。

李光头记得是在自己五岁的时候,宋凡平的妻子因病去世了。李兰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嘴里咝咝响着在窗前站立很久,看着夕阳西下和月亮升起,然后拉着儿子的手,在夜晚的月光里悄无声息地走向了宋凡平的家。李兰没有胆量走进宋凡平的家,她站在一棵树木的后面,看着宋凡平家昏暗的灯光里有人坐着有人走着,屋子的中间放着一具棺材。李光头拉着母亲的衣角,听着母亲嘴里“咝咝”地响,他抬头去看月亮和星星的时候,看到母亲在哭,母亲的手一直在抹着眼泪,他问母亲:

“妈妈,你哭了?”

李兰嗯了一声,告诉儿子,恩人的家中有人死了。李兰站了一会后,又拉起了李光头的手,悄无声息地走回家中。

第二天晚上李兰从丝厂下班回家后,一直坐在桌前制作纸钱,她做了很多纸铜钱和很多纸元宝,又用一根白线分别将纸铜钱和纸元宝穿连起来。李光头兴致勃勃地坐在旁边,看着母亲先是用剪刀把纸剪开,然后叠出了一个个元宝,她在一些元宝上面写上了一个“金”字,另一些元宝上面写上一个“银”字。她拿起“金”元宝告诉李光头,在过去的时候可以用它买一幢房子;李光头指着“银”元宝,问母亲可以买到什么?李兰说也能买到一幢房子,只是房子小一些。李光头看着堆在桌子上的“金银”元宝,心想可以买到多少房子啊?那时候他刚刚学会数字,他一个一个地数着元宝,可是他只能数到十,十以后他就不会数了,又数成了一。眼看着桌子上的元宝越来越多,不管他怎么数,数到了十就像是进了死胡同一样过不去了。他把自己数得满头大汗,也数不出个结果来,数得他母亲都忍不住微笑了。

李兰制作了一大堆的纸元宝以后,开始制作纸铜钱了。她先是剪出了圆纸片,又在中间剪出一个小洞,然后认真地在圆纸片上画上一根根线条,写上了一个个字。李光头觉得他母亲制作个圆纸片的铜钱,比制作一个纸元宝困难得多,他不知道一片纸铜钱可以买多少幢房子?他问母亲是不是可以买下一排房子?他母亲拿起一长串纸铜钱说,只能买一件衣服。李光头又把自己想了个满头大汗,他想不通为什么衣服比房子还要贵?李兰告诉儿子,就是十串铜钱也没有一个元宝值钱。李光头第三次满头大汗了,既然十串铜钱都比不上一个元宝,他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还要这么费劲地制作纸铜钱?李兰说这些钱在阳间是不能花的,只能到阴间去花,是给死人的盘缠。李光头一听说“死人”二字就打了个哆嗦,他看到窗外黑乎乎的又打了个哆嗦。他问母亲,这是给哪家死人的盘缠?李兰放下了手里的活,对儿子说:

“恩人家的。”

在宋凡平妻子出殡的那天,李兰将穿连起来的纸铜钱和一只只的纸元宝放进了一只篮子,挽着篮子拉着李光头的手,走出家门守候在大街上。在李光头的记忆里,那天上午李兰第一次在大街上抬起头来了,她是在张望着出殡的队伍。有些认识李兰的人走过她身边时,都往她的篮子里看,还有人提起了一串串纸元宝和纸铜钱,说李兰真是心灵手巧,然后问她:

“你家又死人啦?”

李兰垂下了头,轻声回答:“不是我家的……”

宋凡平的妻子出殡时,只有十多个人送行,棺材放在一辆板车上,在石板路上嘎吱嘎吱地响了过来。李光头看到十多个送行的男女都在头上扎着白布条,腰上也系上了白布条,他们哭泣呜咽着走了过来。这些人里面他熟悉的只有宋凡平,他曾经在这个高大男人的肩上俯视过街上的世界。

宋凡平拉着比李光头大一岁的宋钢,从他们身旁走过去的时候迟疑了一下,宋凡平回头向李兰点了点头,宋钢也像他父亲一样回头对着李光头点了点头。李兰拉着李光头跟在了出殡队伍的后面,沿着漫长的街道走出了我们刘镇的石板路,走在了乡村的泥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