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第2/2页)

[7]

这是一个在传统等级制度下、在人与人相互隔绝的状态中产生的灵魂。但由于革命的原因,等级的名目已经消失,而等级及其造成的隔膜却像鬼一样渗透在我们的灵魂中。因此,鬼的无处不在与等级制度的名目和形式的消失是相互关联的,它提示了这里所谓国人的灵魂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可以被不同的人指认,或者可以指认不同的人,恰恰是因为“现代”的到来,那些让人们相互隔绝、无法心心相印的东西不在有形的制度构架里,而在一个貌似取消了等级名分的国家之中——革命后的中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瓦解了,皇帝倒台了,宗法制度趋于崩溃了,传统制度从有形蜕变为无形,却像鬼魂一样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寻。鬼是最真实、最本质又无法具体指认和把握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阿Q就是现代中国国民性的表达——是中国现代性的面影,而不是传统中国的表征;但另一方面,又是什么样的能量和方法能够揭示出这个现代中国的灵魂呢?——它是中国现代性的灵魂本身。这是现代性的一分为二,它们只能统一在“鬼”的无所不在之中。


[1] 鲁迅:《阿Q正传》,《鲁迅全集》第一卷,第512页。

[2] 仲密(周作人):《阿Q正传》,《晨报副刊》1922年3月19日第一版。

[3] 转引自仲密(周作人):《阿Q正传》,《晨报副刊》1922年3月19日第一版。

[4] 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鲁迅全集》第三卷,第397页。

[5] 仲密(周作人):《阿Q正传》,《晨报副刊》1922年3月19日第一版。

[6] 鲁迅:《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鲁迅全集》第七卷,第83页。

[7] 鲁迅:《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鲁迅全集》第七卷,第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