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职场“小鲜肉”(第3/4页)

她求助般地瞟了一眼刘素英,借着灶膛里的火光,她一眼发现,刘素英的碗底有黑乎乎的一团!郑雨晴睁大眼睛仔细分辨,那竟是,一团乱发!

但刘素英就跟没看见一样,面色不改,一口一口,把面条连同那团头发,全部吃了下去!连碗底的汤都没剩下一滴!把碗递给永刚老婆时,刘素英还由衷地说:“大姐,这个时候能吃上这碗面,真心不容易!香!”

永刚老婆说:“也是您不嫌我们脏!江水倒灌进塘里了,洗洗涮涮吃喝拉撒,全指着门口的当家塘呢……”

刘素英拍拍永刚老婆:“注意卫生。我们一回去就派船来接你们!”

郑雨晴闭上眼睛,尽量不去联想,也不敢咀嚼,心里一横,囫囵吞枣地把那碗面条全部倒进肚里。

“有人说记者是份体面的工作,是无冕之王,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也是从记者岗位上干出来的,这几十年我一直努力在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记者到底是什么。我想记者意味着关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责任。我们要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待命,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新闻,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暴雨如注,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我们随时准备冲向现场,冲向第一线,冲到所有人的前面。记者还意味着永无止境地追寻真相,哪怕真相让我们目瞪口呆,让我们怒不可遏,让我们泪流满面。当那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发生时,当那些真真假假的新闻浮现时,我都能在现场,我都在苦苦追索,这就够了。”傅总编在表彰大会上发言。

台上披红戴绿地站着十名记者。刘素英赫然立在中央。

郑雨晴忍不住地落泪,鼓掌把手都给拍肿了。

不经历生死,你很难理解“我在现场”这几个字的分量。记者,是拿生命与热血在书写报章。

二十二岁的郑雨晴,初出茅庐便旗开得胜。她跟着指导老师刘素英,以一组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民生报道《百年大水中的江心孤岛》,夺得当年的省新闻一等奖,并因此提前半年转正。据说总编辑傅云鹏在看她稿子的时候,异常欣赏,还吟了两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保罗经常拿提前转正与她说事:“郑雨晴啊,新闻一等奖你分了一千块的奖金,又早我半年拿上报社的全额奖金和转正工资,算算你多占多少便宜?就连每个月的卫生纸,都比我多发好几包!”

郑雨晴佯怒:“你就这点出息,卫生纸你也跟我比?我是女人诶!”

“我知道啊,我虽是男人身,可是……哎,有句俗话你听说过没有,十男九痔啊!”

郑雨晴哭笑不得:“你滚蛋吧。”

李保罗装死,把头往桌子上一磕:“人家不滚。反正,你得请客,否则天理难容天打雷劈……”

郑雨晴入职时,纸媒风光无限。都市报社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不停地增容扩版招兵买马,报纸发行和广告收入翻着跟头见风长。

广告科长屁股后头成天跟着一帮人求着要版面,像苍蝇叮狗屎一样轰都轰不走。连他上厕所都有人堵在外边敲门:“黄科,您啥时候给我们百大广告安排上版啊?我们的钱早转账啦!”

黄科长手一摸纸盒,怎么是空的?正无法脱困,隔壁从墙缝窸窸窣窣递进一摞手纸。是冰箱厂的广告员在献殷勤:“黄科,这星期三天的封面封底……您对我们厂长说的,一定要算数啊!”

厕所水箱轰隆一声响,黄科长拉门走出来,喜忧参半含嗔带怨:“拉个屎都不安生!我这便秘的毛病,报社得算我工伤!好了好了,你们放心吧,这周天天增版,广告全部摆平!”

候在走廊里吃包子的洗衣机厂办事员听到这话,叼着半只包子就冲进来了,面色慌乱地求:“黄科黄科!你还差我们家三个整版呢!”

黄科长劝他:“同志,江州不止我们一家报,你何必总盯我一个人呢?电视报啊晚报啊晨报啊,你们适当地也在他们家做做广告嘛!”

年终总结会的时候,黄科长故作沉重,一字一顿地自我批评:“我们报,广告业务量的,迅速增长,使得,我们的版面,发展速度,无法跟上,业务发展的脚步……”

他说到这里抬起眼睛扫一圈会场,对着大家解释:“我刚才这话的意思呢,就是请求领导继续扩版。我老黄在这里给大家立个保证,保证扩十个版我增十个版的广告,扩一百个版我增一百个版的广告!明年《都市报》的广告量,至少达到五个亿!”底下欢声雷动。

发行科长苦逼兮兮的,跟在广告科长的后面做总结。他是真的很沉重:“同志们啊,真的不能再扩版啦!我的发行员,背不动啊!一份报纸八十个版,你们回家去称一称,少讲也有三四斤重!如果碰上铜版纸,那就上五斤了。每个发行员最少送一百份报,加起来三四百斤的重量,压得自行车都推不动了……”发行科长对着广告科长使眼色。

广告科长大大咧咧地叉着腿坐着,大冬天的也整出一脸的油汗。他抹一把脸,财大气粗地问发行科长:“四百辆电动车,你够不够?”

发行科长伸出一个手指头:“再加一百辆?”

广告科长一拍桌子:“成交!五百辆车,不就置换几个版的广告嘛,下月到位。不过你要保证,我的重要客户每天必须第一时间看到报纸,我客户要求的投放地段和受众人群,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准投放到位!”

隔三岔五的,财务科长的电话会打到各个部门:“速度啊,每个部抽一个人到我这里,领钱!”发钱的名头五花八门,卫生奖、节能奖、全勤奖……甚至有一次,全社职工集体领了一次计划生育奖。

李保罗对郑雨晴抖着五十块:“雨晴,这钱不对啊?”他跷着兰花指一张张抹平钞票:“你我两个正值青春年少,有个术语就是形容我们这类人的,叫什么……能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