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四章 老周的新老婆(第3/3页)

【你不能没有的谅解】

政界常说一句话——“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

男女之间也可以说——“恋爱靠机会,婚姻靠智慧。”

茫茫人海,偏偏遇上他,当然是“机会”。但是此后几十年,就靠彼此的智慧了。

只有那些能够把“热情如火”的恋爱,化为“胼手胝足”的恩爱,再化为“相濡以沫”的怜爱的人,才有爱的大智慧。

问题是,你必须知道——你有,她不一定有;他有,你不一定有。

有些人就是没有爱的智慧,也可以说他们没有爱的能力。

感情!感情!他有“感”,却没有“情”。

抱负!抱负!他能“抱”,却不能“负”。

性没了,他就不爱了;更年期到了,她就粗俗了;年轻女人出现,他就绝情了。

……〇〇……

除此之外,你必须知道,人的“前半生”可能用“下半身”思考;人的“后半生”,可能用“上半身”思考。

“上半身”的思考,是用心、用脑,那是理智的,也是顿悟的,所以当他“想通了”,往往就一下子改变,再也难以挽回。

你知道大思想家罗素是怎么跟他的老婆爱丽丝分开的吗?

他是有一天骑脚踏车,在乡间小路上,突然发觉再也不爱她。然后某一日,读书读到一半,站起身,出门,就再也没回头。

你知道大文豪托尔斯泰是怎么死的吗?

他是在风雪天逃家,死在火车站的。

他们的老婆都曾经是他们的爱妻,他们为什么那么绝呢?

谁不知道爱丽丝漂亮?谁不知道托尔斯泰夫人贤惠?

但是漂亮的不永远漂亮,贤惠的不永远贤惠,你要想想他们会不会像前面故事里的老徐,当他们的另一半变了质,不再优雅、不再体贴,到有一天,他们忍无可忍,想开了,便突然下决定——离开。甚至宁愿冻死,也非走不可。

……〇〇……

女人也一样啊!

多少女人在丈夫“变质”之后,为了孩子忍,忍了十几二十年,孩子上大学、入社会,女人突然离开了。

她们的道理很简单——

“我觉得前半生白过了,我少女时的梦想一点都没实现,我的牺牲够大了,剩下一点岁月,让我找回我自己吧!”

你看过J•R•沃勒写的《廊桥遗梦》吗?

笑死人了!那女主角跟丈夫在小镇过了平静的一生,居然真正让她永难忘怀的,是丈夫不在时,偶然闯入她生活的一个男人。

几天的激情,怎能换来她一生的怀念?

很简单,因为她一生太平静,因为她的生活太枯燥,也可能因为她的老公太无趣。

如果“哪一天”,她选择跟“那个男人”走了,你会惊讶吗?

……〇〇……

看到这儿,你有没有想想自己的生活?

你还有没有“当年”的情趣?抑或你已经粗俗得十足是个“莽汉”、“泼妇”、“糟老头”、“欧巴桑”?

你会为吸引另一半而去健身、减肥,控制口腹之欲吗?

你会因为知道他喜欢“健康色”,而多晒晒太阳吗?

你们还会两口子单独出游,享受一点“自己的时间”吗?

记住!婚姻是要经营的!

你再忙,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仪容;你即使是家庭主妇,依然要追得上外面的潮流。

你即使在家上班,也得天天刮胡子、常常理发,不能只穿睡衣晃来晃去。

最起码,你们一定要找机会,把自己打扮得十分体面,梳了头、化了妆、喷上香水,再穿上西装、晚礼服,出去应酬一下。

真正的目的不是应酬,是让你的另一半“惊讶”地发现,原来在灯光下、烛光下,你化了妆、他穿上礼服,还是那么妩媚、潇洒。

你们虽然应该节省,但餐具还是该成套,而且要常替换。因为那是情趣、是变化,而且同样的食物装在不同的餐具里,能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你想想,今晚你舍弃以前的塑料杯或喝水用的玻璃杯,为他端出放在瓷碟里的一杯咖啡时,他的感觉有多么不同。

人都追求感觉、追求新鲜、追求变化、追求品质。

婚姻也一样,当你不能再用“性”去爱,就该用“情”去爱、用思想去爱。

人可以老化,但不能腐化;婚姻可以老化,但不能腐化。当你的婚姻有一天亮起红灯,你永远要想想,是他变了质,还是你变了质?

抑或你们两个都没有爱的能力,你们只懂“性”,不懂“爱”?

……〇〇……

如果你们已经四五十岁,你们要想想:

你们辛苦了半生,存那么多钱,到今天,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们的辛苦,除了为子女,还为什么?

如果你是女人,你要想想:他前十年要你帮他创业,中间十年要你帮他攒钱,再过十年,他还要你帮他存,存到他死吗?还是希望你为他安排“怎么花钱”?

否则,当有一天,他到老周家,发现自己辛苦大半生,连菜场里有的水果都吃不到的时候,他会怎么想?

同样的,如果你是男人,你要想想:一个女人,跟了你,腆了肚子、弯了腰、驼了背、皱了脸、碎了梦,她一生快过完了’她还有什么?

孩子笑着出嫁的时候,她哭;你笑着招待朋友的时候,她累;你老了,先走一步的时候,她送终。

剩下没多少日子了,你该不该做点什么?你成天在外忙。值不值?

还是一句老话——

你们有没有爱的能力与智慧?

如果你不希望另一半有一天因为“想通了”而离开你,你就要想想“你是不是该做一点改变”?

请今天就改,不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