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一条白练付残月,两鬓乌丝浸寒霜(第4/5页)

回到李义南府中,天色早已黑透。李义南匆匆过来说道:“贤弟,你到哪里去了?你走后不久宫里便来人了,皇太后要召见你,谁想你现在才回来。我请那宫监转奏太后,说你明日一早便进宫见驾。”

黑绳三勉强笑了笑,与李义南应酬几句,推说自己在外吃过了晚饭,便早早回房歇息。

次日一早,黑绳三奉诏进宫,徐太后见了他颇为高兴,却只是同他聊些无关紧要的家常,问问黑绳三的家业、父母、兄弟、仕途等琐事,黑绳三只得胡乱编了一通,不敢透露半句真话。

徐太后问道:“黑爱卿,可否娶了妻室?”原来她一直以为黑绳三姓黑。

黑绳三据实回道:“微臣尚未婚配。”

徐太后闻言微微一笑,道:“我听皇上说,黑爱卿身负绝世武功。如今匪患猖獗,朝廷正当用人之际,哀家有心举荐爱卿往军中效力,以图早日建功显身,爱卿可否愿意?”

黑绳三道:“报效朝廷,为皇上尽忠,乃微臣本分。皇上与太后但有差遣,微臣必当尽心竭力。”

太后喜道:“如此甚好。黑爱卿,你可知哀家为何如此器重你?”

黑绳三作礼道:“微臣愚鲁,请太后明示。”

太后缓缓说道:“先帝共有八子、九女,这九位公主已有三位早薨,余下六位有四位已经出嫁,眼下宫里就只剩下仁寿、遂宁两位公主。遂宁公主年纪尚幼,仁寿公主却已年满十六,乃哀家所生。哀家一向多病,自知来日无多,眼下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仁寿公主的婚事。想那公卿望族中的子弟虽众,成器的却是不多,久居豪门,多半娇生惯养,纵然将门之子,亦多动不得真刀真枪。我这位女儿却又偏偏喜爱舞刀弄枪,蹴鞠、马球、剑槊、弓矢,无一不好,无一不精,对那些琴棋书画、女红针黹却毫不上心。哀家每每跟她谈起终身大事,她便说,要嫁便嫁一位武功盖世的真英雄,否则宁愿老死于宫中。”

黑绳三此时心中已明白大半,原来太后想招自己做驸马,遂问道:“微臣听说,长公主喜好古琴,故而将李义南李将军的表妹留在宫中教琴,不知可即是仁寿公主?”

太后道:“正是她。不过她哪里喜好什么古琴,倒是皇上痴迷于此。”说罢又上下端详了黑绳三一番,见他身材修长,面白如玉,两鬓乌丝飘垂,甚是英俊倜傥,不觉越看越爱,续道:“哀家见黑爱卿一表人才,武艺又高,倒是做驸马的理想人选,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黑绳三听徐太后说仁寿公主并非爱琴,却是僖宗自己假托长公主之名,留陆燕儿在宫中,又想起前日宫中那一幕,心中不免又是一阵搐痛,黯然答道:“臣出身卑微,武功实也平平,为人又复粗鄙,如何配得上公主万金之尊?”

太后哂笑道:“爱卿何必过谦,所谓英雄不问出身,想要富贵还不容易?有哀家举荐,短则数月,长不过三二年,还怕你做不到一位大将军?”

黑绳三推说道:“太后好意,微臣岂敢不领。只是婚姻大事,微臣不敢擅自做主,须得问过父母大人方可。”

太后点头道:“这个容易,你可修书一封,向父母禀明此事。仁寿公主虽有些顽皮,却是一位知书达理、端庄秀丽的好姑娘,何况她身为长公主,乃当今皇上的亲妹妹,你父母应无反对之理。”

黑绳三无奈,既然无法当面拒绝太后,便只得暂且应承下来,日后再图推脱之计。

被徐太后留在宫中用过午饭,黑绳三回到李府,李义南问起太后为何事召见,黑绳三便据实相告。李义南听罢亦大感为难,忙命人去孙遇府中请孙遇过来一同商议。

孙遇道:“如今看来,黑绳贤弟唯有亲自去向皇上陈明利害。贤弟若是做了驸马,忍者身份早晚会暴露,此事一旦在朝中传开,后患无穷,想必皇上也能明白此理,自会想办法力劝太后转变心意。”

大家均觉孙遇所言不错,李义南便与黑绳三一道,立即进宫面君。谁知僖宗并不在惯常所居的紫兰殿中,守门宫监亦不说明僖宗去了何处,黑绳三心中却已明了,僖宗必是又去了珠镜殿侧院。

二人从宫城出来,李义南安慰黑绳三不必着急,明日一早可再来见驾,不料黑绳三却道:“见与不见都不打紧,一切随缘吧。”

李义南忙道:“贤弟不必灰心,愚兄一定尽力帮助贤弟劝说皇上,否则非但贤弟一人难过,咱们也无法向燕儿姑娘交代。”

黑绳三哂笑一声道:“在下与陆姑娘非亲非故,为何要向她交代?”

李义南闻言一怔,问道:“贤弟何出此言?任谁都知道,贤弟与燕儿姑娘相知相许,只可惜你一直公事缠身,否则早些与燕儿姑娘完婚,也不至于惹出这些岔头。”

黑绳三道:“我与陆姑娘相识未久,亦谈不上相知,只怕是大家均有些误会。”

李义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待再问,黑绳三却笑道:“兄长不必太过担心,明日我随兄长进宫见驾,成与不成亦不必放在心上。今日正好异之兄也在,我陪两位兄长好好吃一回酒,咱们一醉方休。”

黑绳三一向不喜饮酒,如此一来,李义南愈加不明就里。

次日酒醒,日已高照,二人顾不上吃早饭,李义南便拉着黑绳三匆匆进宫见驾。

僖宗见了二人,似乎颇为高兴,未及黑绳三启齿,便说道:“昨日太后对朕说,想招黑绳爱卿做驸马,朕也正有此意。太后还向朕举荐爱卿往军中效力。上个月朕刚刚将高骈调为淮南节度使,充盐铁转运使,希望他能够全力以赴讨剿反贼。原泾原节度使周宝现为镇海节度使。朕现在便诏你为骑都尉,再让田大人举荐你去周宝那里做都虞侯,辅佐周宝一同协助高骈讨贼。爱卿回去休整几日,尽快启程赴任。朕希望爱卿早日立功回朝,迎娶仁寿公主。”

(按:节度使一词始于东汉,唐代节度使则源于魏晋时代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为一军统帅,屯驻时则为军区首脑,对所统将领及州郡长吏都有节制乃至生杀之权。节度使成为固定职衔是从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四月,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开始的。天宝后,唐共有北方八镇节度使,加上剑南、岭南两镇共为十镇。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权于一身,权重一方,并常以一人兼统两到四镇,时称“节镇”。因其权力过大,朝廷外重内轻,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后为平叛、制衡北方诸节镇,内地也相继设置节镇,全国增至二十余道,不置节度使处亦置“防御使”,防御使不赐旌节,多以“采访使”兼领。其后,采访使更名为“观察使”,例兼“都团练使”或“都防御使”,兼理军民,成为地位略低于节度使的地方军政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