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家大票号,唯古平原马首是瞻(第2/18页)

原来是这样,伙计们一个个听得傻了眼,白花蛇眼角一瞥,这才发现王炽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醒了,正怔怔地坐在床上听着古平原说话。

转过天来,古平原正想好言安慰,让王炽休息几日,却见他已经打好了行囊,扬头问道:“三掌柜,城北草堰、梅花岭和土埠是不是还没有伙计去过,这几日我去跑跑。”

古平原一愕,旋即笑着点了点头,“王兄不要太过辛苦。”

“放心吧,我去了。”王炽紧了紧背带,大步走出门去。

“我要走了。”如意半坐起身理着亵衣,身后的李钦眷眷不舍地环着她柔软的细腰,“再呆一会儿,离天黑还早呢。”

“天黑那老头子就回来了,他要是起了疑心,你我都没好果子吃。”如意点了一下李钦的额头。

李钦是真迷上了这个漂亮姐儿,只要张广发不找自己,就恨不得整日与她厮混在一起。无奈如意却不能常常出来与他相会,李钦有些不高兴地说:“我是不怕,就是不知道你如何?”

“我也不怕。”如意忽然有些失神,她又想起了古平原,要是那时候他与自己在一起了,此时会是个怎样的情形呢。她晃了晃头,不让自己再想下去。“我告诉你两件事,都是我在老头子房里听来的。”要是弄垮了王天贵,至少不必再担惊受怕。

李钦听完了,一跃而起,在如意脸上重重亲了一下,“心肝宝贝,你算是立了一大功,我这去大平号把消息告诉张大叔。”说完下床穿衣戴帽,一股风似地走了。

如意看着还在摇晃的房门,嘴角现出一丝苦笑,“男人……”

“你就甭问我是从哪儿知道的了,总而言之千真万确。”李钦回到大平号却意外得知张广发被李万堂找到北京去了,说是要面授机宜。票号里如今就留着一个苏紫轩。李钦藏不住话,就把从如意那儿听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对苏紫轩说了一遍。

“你说,是不是个发大财的好机会?”李钦追问沉吟不语的苏紫轩。

“乔家的事儿不妨先放着,如今对付泰裕丰尚且不能得手,要是平白再惹上乔家,谁能想到下一步是不是惹火烧身。”听到乔致庸的名字,苏紫轩的眼睛里有一抹不易察觉的波光。

李钦没想到苏紫轩会这样说,扫兴地说,“那铜呢,泰裕丰能收铜,我们也能收,可别让他一家占了便宜去,到时岂不是更不好对付了。”

“收铜是要花本钱的。张掌柜去了北京,柜上不会让你擅动这么一大笔钱。等到张掌柜回来,黄花菜都凉了,人家泰裕丰早就把铜都弄到手了。”

“那怎么办,就眼睁睁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李钦想了想真是不甘心。

苏紫轩笑了一下,从她最近常看的《扬州画舫录》里拿出一朵当做书签的干花递给李钦。

“这是什么?”李钦看了两眼,疑惑地问。

“这叫海州香薷,它开在哪儿,那儿就有铜矿。”

“真的?”李钦反复摆弄着这朵小花,瞧不出这玩意儿还有这么大用处。

“你猜,我是在哪儿看到这种花的?”

“难道是这附近不成。”

“过了小南河,离这儿三十里,有个油芦沟村。我上个月去那儿游玩,发现后山的山坳里长了一大片的海州香薷。”这话半真半假,地方确是如苏紫轩所说,可是她之所以能到了那片山坳,是因为追赶乔松年这个疯子的缘故。

“也就是说,那里有一大片的铜矿。”李钦想了想摇摇头,“擅自开矿是重罪,张大叔不会同意的。”

“不但要开矿,还要铸钱!”苏紫轩悠然道,“胆小不得将军做。你这个李家大少爷要是有胆子,我这儿就有开矿的银子。”

私自开矿铸钱,被官府抓住了是死罪,李钦真的犹豫不决。苏紫轩跟了一句,“要不,我去找古平原,他的胆子大。”

“不!”李钦猛然回头盯着苏紫轩,“你有多少银子?”

张广发等候在户部尚书宝鋆的府门外已经两个时辰了,李万堂还不见出来,他心里开始有些七上八下。终于那两扇中门大开,宝鋆微笑着把李万堂送出门。边门进中门出,这是主人敬客的举动,果然李万堂脸上带着笑,冲着张广发走了过来。

“老爷,事情谈成了吧?”

“不容易,但还是成了。”李万堂淡淡说道,“过几日内廷就会有旨,你要急速赶回山西去布置。”

方才他在宝鋆家,两个人互相试探着对方的底,一个怕要得少了吃亏,一个怕给得多了惹来狮子大开口,彼此说笑言谈间讨价还价,终于谈成了一笔大生意。

“老爷,这件事光内廷下旨还不成,天津的洋行也要策动起来,一拥而上才能啃掉山西票号这根硬骨头。”

“洋行那边,宝大人已经答应让总理衙门去安排了。还有一件事对我们也很有利,云南的铜路断了。”李万堂结交官府,要的就是这样的消息。

“简直是天助我京商,这下子三管齐下,我就不信山西票号还能翻过身来。”张广发摩拳擦掌,满脸都是笑容。

李万堂瞥了他一眼,“如今这一计本来是想等灭了泰裕丰,站稳了脚跟之后再用,现在不得已提前用上了。你可不要一误再误,倘若再不能见功,我可不能容你了。”

“是!”张广发马上敛了笑容,惶恐地低下了头。

古平原独树一帜的放账法让太谷一县的小生意人赚了个盆满钵满,邻县的生意人听闻之后也纷纷前来借贷,泰裕丰的生意一时做得是风生水起。

“三掌柜,我觉得还有一处主顾也不可不用。”王炽自从被古平原解了断手之难又在伙计中保全了颜面,虽然没有说个“谢”字,但与以往相比,辅助古平原做生意真是尽心尽力,毫不懈怠。

“哦。”古平原对王炽一向比对旁人还要客气三分,“王兄又想到了什么好路子?”

“驼队。”王炽解释说,驼队虽然都有货东,但是往往驼背上的满满当当的货物里总有一两成是驼伕带的私货,这已经是人人心照不宣的事儿。

“驼伕们走南闯北一路辛苦,沿途贩卖些私货,赚点行脚喝酒的钱儿,领房就是当面撞上也不会说什么。所以这是一笔极为稳妥的买卖。”王炽坐在桌旁侃侃而谈,古平原也坐着相陪,几个小伙计站在那里细听。

“不过驼伕本就是贫苦人儿,夹带的私货也无非就是些烟叶、碎米、拨浪鼓、补衣用的布条什么的,没什么赚头。要是他们能运药材、纸张、首饰、干鲜货之类的物品,转过手来利润就大了。别的甭说,咱们山西的老醋卖到直隶、长芦这些地方,立马就是几成的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