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真词》的律度和词法(第3/3页)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虽然是抒发久客长安的羁旅之思,但也可以看做是一首咏荷花的词。上片写水面上的荷叶吸足了一夜的雨水,清晨太阳出来,个个又清又圆,清风吹过,一一挺起,“举”字写荷花亭亭昂立的姿态,极为生动,王国维《人间词话》赞其为“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下片由追忆故乡吴门,回到乘舟与渔郎进入莲花塘的梦中。还是未离咏荷。周邦彦用“清圆”的佳句还有《满庭芳》中“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写暮春夏初景物,梅雨后清爽阴凉之状可掬,令人如“在薰风披拂、浓荫永昼之中”又“隐然有迟暮之感”。〔5〕

他也有一些咏物词并不拘泥于咏物,如《菩萨蛮》: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词题为“梅雪”,应是咏梅花雪景。但几乎没有对于梅和雪的具体描绘。构思非常曲折奇特。开头从银河的曲折写起,三千曲极言银河之难渡,可知词意与思妇想念远人有关。然后从天上的银河联想到人间之河,鹭飞凫浴、澄江波绿是春天的景象,这是离人所盼望的团聚季节的景色,所以紧接着问归舟在何处,只得在江边楼上眺望。上片与梅雪似无关系。但是下片突转,说天好像憎恨梅花滥开,所以下雪封住枝头,到这时才正面点题。梅开本是离人的希望,因为梅花预报春天的来临,但老天偏不从人愿,所以这里其实也表露了憎天的意思。在深院中卷帘看雪的人,自然会怜悯寒江上的游子。像这样在咏梅雪中寄托相思之情的深曲构思对于南宋咏物词有直接的影响。

《清真词》善炼字面,工于写物,而能做到情辞兼胜。这种特点不仅体现在他的咏物写景之作中,也可见于其他各种题材。如《蝶恋花》写曙色欲破时离人分别情景: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词题为“早行”,描写以听觉为主:从栖乌声到更漏声、再到黎明前打水的辘轳声,一夜的声音都听在耳里,足见整夜凄然,所以唤起时惊得双眸清亮,没有一点迷糊的倦意。这句描摹意态极其细腻逼真。送别时只见霜风吹鬓影,这句从李贺“春风吹鬓影”(《咏怀》二首之一)化出,写室外天色尚黑,人影模糊,十分切合。人去远之后远远地才有鸡声相应,足见人行之早。全篇从听觉落笔,写鬓影,都扣住了“早”的特点,而在这黯淡的夜色中,只有月色皎洁,北斗横空,是黑夜的亮点,与此相应的便只有清炯炯的眸子了。作者不但写出不眠的意态,而且使这句词的亮度处于最突出的地位,这种处理手法完全符合离人的心理印象:在离别情景的种种回忆中,这双清炯的眸子的印象是最深刻也是最突出的。词的表现本来与晚唐诗中印象的表现有内在的联系。周邦彦喜欢融化晚唐诗句入词,与他有意强化这种表现是有关系的。类似的例子还有《阮郎归》中“冬衣初染远山青,双丝云雁绫”,写衣履花色,将行人旅途中所见青山云雁的景色化入深阁裁剪的情思中,色泽雅淡而意态极浓。

清真在炼字之外,又极讲究章法,长调立意分明,章法稳妥,复以细笔衬托,愈勾勒愈浑厚。如他的《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消,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箇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这首词共三片,前两片较短的叫做双拽头,第三片才是过片。词写重游旧地,不见昔日情人的怅惋之情。前两片先写徘徊于章台路上,坊陌和梅柳依旧,燕子也还照常归到旧巢,但人则不知何往。其次回想所忆之人初见的印象:初窥门户时笑语盈盈的天真烂漫,以及淡妆掩映在风袖中的情态,都很细致生动。下片写重访的今昔之感,却又不肯说破人之不在,只用侧笔衬托。一层层写歌舞、赋诗、露饮、闲步等回忆中的往事,将访旧不遇、伊人已去的过程交代出来,归结到“事与孤鸿去”。极尽沉郁顿挫、缠绵宛转之致。“探春尽是伤离意绪”一句为全篇主旨所在。最后以归途景色与开头相照应,“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三句,寓情于景,“以风絮之悠扬,触起人情思之悠扬,亦觉空灵,耐人寻味”(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全词“层层脱换,笔笔往复”(周济《宋四家词选》),吞吐回环,韵味无穷。这首词融化了唐人的许多诗句,如杜甫的“频来语燕定新巢”(《堂成》)、刘禹锡的“前度刘郎又重来”(《再游玄都观》)、杜牧的《杜秋娘》诗、李商隐的《燕台》诗、杜牧的“事逐孤鸿去”(《题安州浮云寺楼》)等等,但能浑然天成,自开境界。各种《清真词》、《片玉词》的版本都列在第一,视为压卷之作,可以见出周邦彦的主要特色。

基于以上特点,《清真词》既以其缜密典丽、浑厚和雅提高了词品,又以其音律严密而便于传唱,故被视为北宋末最本色当行的词家。周邦彦在南北词风的转变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他能集苏秦各家之长,自成一宗,同时又成为南宋姜夔、吴文英等讲究格律的词派的源头,因而在南宋特别受到推崇,遂负一代词名。这与南宋中叶以后格律派盛行,词坛普遍崇尚雅正的风气是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