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韩孟诗派(第2/3页)

韩愈诗在以文为诗之外,还好创奇格、用险韵。诗的传统表现方式发展到盛唐逐渐完备也逐渐陈熟。韩愈有意出奇,想另辟新路。但他的创格无非是:或用宽韵,波澜横溢,如《此日足可惜》;或用窄韵,愈难愈巧,如《病中赠张十八》,《谴疟鬼》历数医师、灸师、诅师、符师,《月蚀诗》铺叙东西南北四方之神。有的连用重复句子,有的连用重叠虚词。《答张澈》五律一首,从头到尾对偶,又全用拗体。总之,凡传统旧法所避忌者,他都要试一试。但这种创格往往失败者居多,成功者少。

构思刻意求奇也是韩诗的重要特点。韩愈的好奇不是李白那种变化无穷、神奇飞动的幻想,也不是像岑参那样用朴素平易的形式表现出生活本身的瑰奇。而是往往用过火的夸张和排奡的语言把平淡无奇的生活写得千奇百怪。如爱竹簟清凉,想要久卧其上,便说“却愿天日恒炎曦”(《郑君赠簟》)。形容鸟雀受冻难堪竟想到“不如弹射死,却得亲包燖”(《苦寒行》)。吃个木耳也说成“烦君身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答道士寄树鸡》),夸张到违反常情的地步,便难免蹶张之病了。

韩愈的诗与他的散文一样,要求务去陈言,但往往以丑为美。盛唐人开朗豁达,进退裕如,热爱生活,因而具有健康的审美趣味。韩愈“进则不能容于朝,退又不肯独善于野”,这就使他在生活中多看丑恶而少见美好。半世穷经的生活也容易造成审美的变态心理,于是大量臭腐丑怪的比喻充斥了他的诗篇。另一方面,他之所以善写丑怪形象,也因为前人很少以此为诗料,特别有利于他出奇创新。例如《送文畅》诗说“照壁喜见蝎”,因为“昨来得京官”,所以见蝎亦喜。这样颠倒美丑,一则与他重新升迁的功利之心有关,二则也正好翻用陈旧之语以求新奇。但当他以正常的审美观处理生活中的丑恶面时,他也确实写出了较有新意的佳作。如《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对岭南“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的可怖生活只是稍加点染,用以烘托被贬远荒的愁苦心情,同时与“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的明净意境形成反衬,倒为全诗增添了略带神秘的悲剧气氛。

韩愈虽有意创奇,但他于盛唐旧法作诗其实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后期创作更多抒写闲情逸致的小诗和近体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能真切地捕捉住细雨滋润后初泛的一层似有若无的草色及其给人的新鲜感受,传达出早春的神韵。《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照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

这首诗采用犒军通知的方式,歌颂淮西大捷后裴度率军凯旋归来抵达潼关的壮丽图景。节奏平稳,气度从容,而能在短小篇幅中见出壮阔的波澜和雄伟的气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著名的七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抒写自己忠而获罪、无辜远谪的愤慨,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境界雄阔,能以文章大起大落之法运用于严谨的格律,凄楚激愤而大气磅礴。这些虽是历代选本不漏的名篇,但他早年那些力大思雄、古奥险怪的长篇才代表韩诗的基本精神和主要风格。韩愈从“少陵奇险处”“辟山开道,自成一家”,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避免了诗歌往浅易油滑一途发展的不良趋势,为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艺术开出了一种新的境界,但也为后世向书本讨生活的文人学者提供了一种作诗的模式,带来了矜才炫博的不良风气。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县)人。是韩愈的诗友。他一生穷困,耽于选举,50岁才做到溧阳尉这一任小官。性格孤僻耿介,诗歌调子苦涩矫激。他有一部分诗歌如《寒地百姓吟》、《织妇词》、《征妇》等,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和悲惨境况的深切理解和同情。此外他对当时内战不断的形势也有较多的反映。如《感怀》写藩镇谋乱,《伤春》写人民在战争中遭受的灾难。有些诗还表现了他为国除难的壮志。由于诗人境遇的潦倒,他更多的诗篇是悲叹自己饥寒交迫的生活,抒发怀才不遇的精神苦闷。他只觉得天地狭窄,人间到处是不平。他一边大声抗议天地的不公:“太行耸巍峨,是天产不平。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自叹》)一边又陶醉在生涩的诗篇中,咀嚼着人生的苦味:“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生涩有百篇,谓是琼瑶辞”(刘叉《答孟东野》)所以元好问评孟郊是:“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论诗三十首》其十八),十分形象。

孟诗的奇,主要在构思和艺术表现上。他作诗“劅目心”、“掐擢胃肾”,往往有出人意料而又新颖形象的奇思。如“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肢。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古离别》)。写春色之美,别愁之深,却怪春花让人双眼服劳役,春色把人四肢都醉软了。而千万根杨柳丝却织成了让人钻不出的愁网。“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古怨》)。用莲花是否给泪水泡死的办法来测定谁相思最深,想得奇特。“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秋怀》)写梦比纸薄,冷露一滴就破,寒风梳骨,那说明人瘦得肋骨就像一把梳子,卧床日久,席上印出了人形,成了病画的花纹图案。“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游终南山》),惊人奇想,硬语盘空。《楚怨》:“秋入楚江水,独照汨罗魂。手把绿荷泣,意愁珠泪翻。”想像秋光透过清澈的汨罗江水,照见了水底扶荷哭泣的屈子幽灵。这种奇丽的境界已接近后来李商隐的某些诗歌了。〔9〕总之,孟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挖空心思的构思,用平常的语言在平常的生活中写出精神上奇苦的境况。但他也善于用传统的表现手法写出佳作。如《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从慈母为游子缝衣这一最常见的生活细节中提炼出人人都体验过的母爱。寸草心难报三春晖的比喻既新鲜,又是古乐府的传统思路。《洛桥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