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第4/6页)

争生与死,每一剑发出,都是足以使对方致命的杀着,更为惊人的是,玉龙剑法中,没有守势的,他们的守势是附带在攻势上的,对方攻出一剑,这里还击一剑,还击的一刻不但封死了对方的攻势,而且还不影响本身的攻势。

比如说,对方一剑刺胸而来,这儿也斜掠一剑,挑回对方的咽喉,这一剑是贴着对方的剑势而进,使对方的剑势滑向一边,本身的剑仍然挑向对方的咽喉。

徐明看到七八十时,已经忘其所以,忽而旁边有个人轻轻触了他一下道:“徐兄,你看明白了没有?”

徐明听出是杜云青的声音,呼了一口气,用手抹抹额上的汗水道:“我的爷,你倒是上那儿去了?”

杜云青笑笑道:“我一直在这儿,而且还先你一脚到达,所以所发生的一切都知道。”

徐明用手指指场中道:“杜爷,对他们的剑路,你持什么看法?”

“徐兄自己的看法呢?”

徐明摇摇头:“可怕,这不像是剑法,而是戏法了。”

“高明,高明,徐兄的确高明,小弟正想不出一个适当的名称来形容它,徐兄这戏法两字,当真有画龙点睛之妙,一语道破了。”

徐明一怔道:“杜爷,我的知识浅陋,你别拿我开胃好不好,我说它是戏法是因为我根本不相信有此可能。”

社云青一笑道:“戏法的巧妙就是把不可能成为可能。”

“什么,这真是在变戏法?”

“当然,如果是切实搏斗,那有如此精彩的!”

徐明更为惊愕地道:“杜爷,您是说他们在变戏法,故意耍我们看的。”

杜云青道:“那倒不是,令师叔的话应该是可信的,他们也的确是在认真搏命。”

“那杜爷怎么说他们是在变戏法呢?”

杜云青笑笑道:“天桥卖艺的把式摊子上虽是花拳绣腿,却也是真刀真枪,砰砰砰的的打得很热闹,看着紧凑,惊险百出,却从来没有伤到人,徐兄见到他们的表演,就知道这一场拼斗的性质了。”

杜云青道:“那是把动作早就演练好了的,刀来弯腰,格到翻身,随着锣鼓点子走步子,时间拿捏得准就行了,可是这情形不同。”

“怎么不同,他们是一个门里出来的,招式变化,早已娴熟于胸,如何应付,也是早已深知了的,所以才会如此紧凑,换了个对手,就不是那回事了。”

徐明恍然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可真把我给唬住了,我想,要是玉龙寺中的人,个个都有如此造诣,那我们跟他们,还有什么可争的。”

杜云青却凝重地道:“不过这些剑式变化,仍是精辟万分,换了个不清楚的人,应付还是很难的。”

徐明忙道:“就是啊,我看他们出手攻势,招招凌厉不说,尤其是转身变招,简直令人无法想像。”

杜云青笑道:“这是一套障眼法,徐兄被他们的剑上变化引住了,才忽略了一件事,也就是所谓玉龙剑式的精妙之所在。”

徐明脸色微红道:“杜爷,我对剑术的造诣自然是比不上你,你快指点一下,精妙何在?”

杜云青道:“徐兄可是为他们出手之精巧迅速感到不解,以为那是不可能的。”

“是的,的确费解,我只见他们出招,没见他们收招,实在不明白,他们是如何行动的。”

杜云青笑道:“所谓招式乃是指一个行动发出.完成全部的变化后,才能称之一招,如果一剑有三种变化,谓之一剑三式,四种变化,则是一招四式,但这也不是没有极限的,则一招九式,已是绝顶了。”

徐明道:“这个胖子知道,所以才感不解,他们进行了几近百招,却都是有发无收,一气呵成,难道是一招的变化还没有完吗?”

杜云青笑道:”徐兄已经说得差不多了。”

徐明道:“杜爷别开玩笑了,我只是根据你的举例,提出了疑问。”

杜云青道:“但徐兄所提的问题,恰好就扣住了重点,他们所施的剑法,最多也只是一招三式,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他们到现在仍只是一招延展。”

徐明又是一怔道:“杜爷,您别开胖子的玩笑好不好?你既然说了一招最多三式,却又说他们这一百来手,都是一招的延展,胖子不是得道的高僧,听不懂你的禅机。”

杜云青庄重地道:“别看他们的手,得看他们的脚.”

“看脚,那有什么好看的?”

徐明口中这么说,眼睛却果然扫向地下,这一看,果然给他看出好看之处。

三个人,六只脚望似对立,实际上却有一定的规矩,转来转去,不见一点紊乱。更奇怪的是六只脚的行动没停也从没有走出过一定的范围,而且还是维持一个正方形的规格内。

杜云青又低声道:徐兄看出端倪来了没有?

徐明道:“看出来了,他们都在踩着九宫步法,用以配合他们的行动,实际上他们三个人的脚步,也都在同一个范围内转着走动。而敌对的双方,脚下也像是配合着一定的规矩,相互遵守着,所以才不会乱,这边的脚一提起,要踩的位置是对方所占地,眼看就要冲突了,可是脚踏下去的时候,对方恰好提脚移开,所以从来不会碰上。”

杜云青笑道:‘现在徐兄该懂了,所谓玉龙剑法,不过是用剑法加上九宫步法而已。”

即使如此详推细释,徐明还是不十分明白:“杜爷,你说他们的剑法上一招的延展,这又是怎么说?请你再加以指示一番。”

杜云青道:“他们的剑法主要在配合步法,每次出剑,都是以脚步会缩短距离的移动的,你看这一刺好了,对方远在五尺外,回射出剑刺出即可。但是孙仲达的手臂并没有刺出去,他仍是保持曲肘的姿态,剑点却已抵达所要到的位置,那是以移动脚步够上去的,再看玄真子、”

徐明看看玄真子,他对刺来的一剑,被臂掠开了,可是他如要反击,必须挥剑撩出去,但是玄真子的剑也没有外撩,只是用脚右跨两步,剑锋已经切向孙仲达,也是以身形的移动来达到这个目的。

疑问总算找到了答案,玉龙剑式的重点不在手而在脚下,他们的手始终只作极限的活动。姿势绝不放足,形式也不会用老,却以迅速移位来达到攻敌的目的,因此他们封式中只有发出去的动作,没有收回的动作,却一样能够进退自如,攻守兼具。

徐明一叹道:“这种战法的确是大背常道,但也邪到了绝顶,因为他们所用的九宫步法,只是双足作轻微的滑动,如果不细心观察,根本无法觉察,连旁观者都看不出他们的人在移动,对手自然更难看出来了,因此在化解第一招的攻势后,很难防备第二手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