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3章 意气少年(第2/2页)

徐盛查看了宜阳的城防后,长出一口气,对周生非常欣赏。周生已经做好了坚守的准备,只是兵力太少,未必能守得住宜阳城。只要有足够的兵力,即使徐盛不来,周生也能守住宜阳,坚持到援兵的到来。

周生是河内人,读过几年书,但出身比较差,原本对仕途没什么指望。前几年逃难到南阳,正好碰到孙策在南阳开设学堂,扩大招生,他入郡学读书,师从胡昭,后来发现自己对古文字没什么天赋,便转入讲武堂学习兵事,三年毕业后转入洛阳战区,在鲁肃麾下做一个曲军侯。不久前,鲁肃进兵弘农,他留守洛阳,听吕蒙指挥,董越不战而走,吕蒙派人进攻洛水打探消息,他主动请缨,来到宜阳,成了宜阳长。

与他一起出战的还有一个军侯邓信,原本是射手营的一等射手,官渡之战立了功,转到鲁肃手下做军侯。他率部去了卢氏,高顺来袭的消息就是他送出来的,不过看这形势,估计凶多吉少。

徐盛很惊讶。他知道吕蒙和蒋钦一样,是孙策亲手带出来的小将,在官渡之战时立过功,见识了蒋钦的能力之后,对吕蒙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不敢有任何轻视,却没想到吕蒙还有这样的胆略,居然自作主张,安排人进入洛水,接收卢氏、宜阳。

徐盛接管了宜阳城,又派斥候出城打探消息。周生自告奋勇,他一直在城内休息,体力充沛,在宜阳待了大半个月,地形也比较熟悉。他和邓信关系不错,如果有可能救出邓信,他也愿意吃点苦,受点累。

徐盛同意了周生的要求。周生带着部下出城,乘着夜色,赶往卢氏。

第二天清晨,徐盛收到了周生传来的消息,他在金门山遇到了邓信。邓信刚从卢氏撤出来,高顺追得很紧。高顺有骑兵,没有接应,他们很难顺利撤到宜阳,估计路程,他们将在白马山被高顺赶上,他们打算立阵阻击,请徐盛派水师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