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莅临陇西(第2/2页)

当然,刘局长现在没有心情对此发表什么感概,他是来找问题的,不是来搞城市建设。如果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九四年的秦关,依旧不失为一座美丽的城市,古韵厚重。

车队没有警车开道,但很明显进行了一定的道路交通管制,一路行来,几乎没有遇到过红灯,每到一个十字路口,俱皆绿灯闪亮,畅通无阻。

副省长王建林不但亲自陪同刘伟鸿这个小字辈,一路上还兴致勃勃地亲自充当解说员,向刘伟鸿介绍所经路途上的著名景观,历史遗迹。

从王建林的履历上看,他是百分之百的本土干部,祖籍陇西,在省内完成大专学业,此后一直在本省工作,主要履历都是在工业系统,一步一个脚印,升到了副省长的高位。故此,他对秦关有很深的感情,从他给刘伟鸿介绍时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骄傲之意也可窥见一斑。

事实上,目前整个陇西省的政治格局都是典型的“本土政治”,省委省政府两套班子里的主要成员,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陇西人。省委书记,省长俱皆是本土干部。

这种情形,在八九十年代比较常见,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越是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的省份,越是本土势力坐大。在此之前,干部队伍缺乏必要的交流,中央机关和地方党政机关之间的互动,进行得很少。为了平衡利益,安抚地方干部,中央在调整各省市主要领导班子时都很是小心谨慎。据刘伟鸿所知,在另一个平行世界,这样的情形,要在三年之后才逐渐改变。

到那个时候,董老和最高首长相继辞世,隋安东同志成功连任,最高层政治格局基本趋于稳定,中央才能腾出手来,大规模的“清理”各省市的本土政治势力,逐渐完成干部交流的经常化建设。这期间,自然也经过了十分激烈的政治博弈和利益交换。

省级层面的政治格局如此,下面地市的政治格局,更加本土化。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贺竞强如此背景的红三代世家子弟到了平原之后,也缚手缚脚,难以施展,甚至还被人举报。刘伟鸿自己,何尝没有类似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