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章 坏学生(第3/3页)

颜回问仁,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樊迟问仁,孔子的回答是“仁者爱人”。

不过,冉雍和子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孔子的回答就具体了很多。

“出门之前要修整自己的衣饰,就像要出去见贵宾;使用百姓就像祭祀一样恭敬和小心。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情,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为国做事不要抱怨,在家里也不要抱怨。”孔子这样对冉雍解说仁。

“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老师说的去做。”冉雍说。

按《论语》。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能够做到以下五点的,就是仁了。”子张问仁的时候,孔子这样回答。

“哪五点?”子张问。

“恭敬、宽厚、诚信、勤勉、关爱。恭敬就不会受侮辱,宽厚就能得到别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勤勉就能取得成就,关爱就能领导别人。”孔子这样解说。

按《论语》。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关于仁,孔子讲得非常多。以下几条都见于《论语》,其中有的话成为成语。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杀身成仁,当仁不让,这两个成语出于这里。

孔子说仁,似乎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总括起来,似乎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