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大军过河(第2/2页)

城里一下子空了许多。

韩孺子到勋贵营走了一圈,听说不用上战场,并非人人高兴,未来无忧的勋贵子弟毕竟是少数,更多人希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留在城中等于失去了一次机会。

绝大多数人仍然相信,三万多楚军肯定能战胜一万匈奴骑兵。

但是勋贵子弟们都有点害怕镇北将军,不敢当面质疑。

二十三名“柴家人”还被关在柴悦的屋子里,韩孺子一进去,他们跪成一片,没一个敢站着说自己要报仇。

韩孺子也不多说,直接下令将这些人带走,关进正式的监牢里。

回到将军府,冯世礼所谓的“小麻烦”正等着镇北将军。

大将军麾下的三名军吏来调查镇北将军带兵伺察、被匈奴人围困的经过,三人表现得很恭敬,对镇北将军只问了几句话,对其他人却是事无巨细,全要问个清楚,杜穿云、房大业等人都被询问了将近一个时辰,还有一些人已经随军出城,另有军吏向他们问话。

韩孺子这才明白冯世礼为何隐忍不发、为何要让碎铁城守卫过河。

住在府中的东海王赞扬冯世礼,“这个老滑头,带兵打仗没什么本事,微文深诋倒是一把好手,他不该当将军,应该去刑部当官。你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伺察队伍碰上敌人很正常,伤亡更是常有的事,可你是镇北将军,通常情况下是不会亲自当斥候的,人家笔锋一转,不说你是伺察,而说你率兵冒进,遭遇匈奴人,伤亡过半,这就是重罪,至少削你几千户,你这个倦侯可就更穷了。”

在那次遭遇战中,匈奴人伤亡更多,但是按照大楚军法,本军伤亡三成以上,即使获胜也只能功过相抵,本军伤亡五成以上,有过无功。

关键就在于韩孺子所率领的百名将士是斥候还是一只正式的军队,军法对前者宽宏,对后者则极为严苛。

“看来我要感谢那些‘柴家人’了。”韩孺子说。

“你想出什么诡计了?”东海王笑着问,他现在置身事外,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危,“小滑头对老滑头,有意思。”

“‘柴家人’逼柴悦自尽、意欲制造兵乱进攻将军府,是重罪吧?”

“当然,比你兵败的罪还大,严格来说,你现在就能以军法将他们砍头。”

“留着他们的脑袋更有用,大将军派来的三名官吏还在,待会让他们去审审‘柴家人’。”

东海王想了想,笑道:“这不是诡计,这是妙计,那些‘柴家人’与你有仇,只要他们声称你是带兵伺察,军吏再怎么妙笔生花,也改不了说辞。”

“脱罪事小,关键是那三万多楚军,万一进入匈奴人的陷阱……”

“那也与你无关,对你来说,没准还是好事呢。”

如果好事要靠牺牲三万楚军才能得到,韩孺子宁愿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