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这个世界还好吗(第2/2页)

诸葛亮出了个主意,建议刘备把刘璋送到荆州去,以此切断他在成都的人脉和群众基础。

刘备于心不忍,感觉自己要是这样做会不会太歹毒了一点。不错,现在的形势是鸠占鹊巢,但是不是可以做得温情脉脉一点呢?总还是要有点人情味的。刚占了人家的位置,就把他送到荆州去,一不留神客死他乡,这个,以后历史学家要是写他刘备,会不会将他跟曹操归于一类呢?

刘备首鼠两端,拿不定主意。诸葛亮却要他当机立断。他对刘备说,刘璋为什么会失基业?心太软,不能当机立断,不能有所作为。主公若以妇人之仁,临事不决,怕是此土难守,弄不好就是第二个刘璋啊……

诸葛亮的话说得有些刺耳,但刘备却从中听到了真诚和危机。

他的危机。

不错,世间事总是要当机立断的,没有一件事可以拖泥带水地完成。鸠占鹊巢,连人家的老巢都占了,还要这一层遮羞布干什么。刘备痛痛快快地扯下遮羞布,设一大宴,请刘璋吃了一顿饭,席间隆重授予他振威将军的印绶,然后就请他老人家领着妻子儿女,去南郡公安居住去了。

头等大事就此解决。

接下来,刘备自领益州牧,开始以执政者的身份统治成都。说实话,在此之前,刘备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统治过像成都这样正儿八经的城市。以前虽然也短暂地接手过徐州等地,却总是忙于打仗,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现如今,总算有一块踏踏实实可以传之于后世的根据地,刘备觉得,该把它经营好了,千万别像以前的那些地儿,说丢就丢了。

怎么统治便成为一个问题。

诸葛亮军师在此时发挥了重大作用——拟定治国条例。这也是全能型人才的特点。什么都会一点,从打天下到治天下,样样通。这样一来,刘备就省事多了。不错,他什么都不会,但只要会领导什么都会一点的人才,那他就是一个合格甚至卓越的领导人了。

法正却对诸葛亮拟定的治国条例颇有看法,认为刑法颇重。法正说,以前高祖约法三章,老百姓都心悦诚服。所以刑法这个东西在宽不在严。只要百姓们乐于遵守,那就足够了。

诸葛亮不以为然。

他当然知道宽刑省法比较讨巧,老百姓会感恩戴德,但那句话是怎么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从本本主义出发,也不要从历史的经验出发。高祖那是什么时候,是秦法暴虐、万民皆怨的当口,如果再严刑峻法,恐怕大汉江山也守不了这两三百年。现在西川的问题是什么,是“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已经沦于无道”。此时如果不严刑峻法的话,西川将还是一盘散沙,不能够长久统治的。

法正说不出话来。他突然间明白,统治学是远比军事学更为高深的学问。拿捏得是否得当,往往在方寸之间。就比如这“宽严”二字,一旦拿捏不好,江山能坐多久还真是一个问题呢。

就此,诸葛亮确立了他在执政期间的重要地位。刘备事事请教于他,很有家国系其一身的意思。诸葛亮则不卑不亢,开始其治蜀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