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第3/4页)

此事绝不可等闲视之,我刘某人绝不可坐以待毙,还须得积极应对主动出击。

如何出击呢?

刘安妃考虑,现在应当是双管齐下。一只手对付赵佶,一只手继续对付李师师。所谓对付赵佶者,乃是想方设法于宫廷内外大肆制造指责反对皇上游幸青楼、嫖宿妓女的舆论,迫使赵佶在舆论的压力下,收敛其放荡行止,疏远李师师。而在对付李师师方面,刘安妃反复斟酌,还是使用林灵素比较可靠,于是便又差人去召林灵素来议事。

林灵素自从接受了刘安妃的秘密指令后,除了作法行咒于密室中,还派遣了专人随时留意打探李师师的起居行止状况。他在京城里门徒甚众,消息灵通,李师师发作眼疾之事他早已得知。这个消息给了他一个定心丸。无论李师师这病是重是轻,其结果是好是坏,只要她病了,即足以证明他林灵素确有异能,绝非是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所以闻听刘安妃又召他入对时,他的底气是很足的。

进入玉真轩拜见过刘安妃,林灵素却先装出一副对事态毫无所知的样子,向刘安妃恭谨地禀道,贫道奉接娘娘旨意后,一直在潜心作法,灵验与否尚未知晓。刘安妃道,要说灵验嘛,也算是灵验,那李师师前几日患了眼疾重症。林灵素噢了一声,就向刘安妃拱手道,此皆赖娘娘顺应天意襄助贫道法术之故,非贫道一力之功也。

刘安妃呷着香茗慢条斯理地道,不过李师师那眼疾,虽然来得厉害,却也去得顺当。据说只调理了三四日,已无甚大碍了。

林灵素听出了刘安妃口气里的不满,但他对于应付她的指责早有准备,遂不慌不忙地回道,难道竟有人破了贫道的法术不成?不知在李师师患病期间,有何人前往探视?刘安妃隐含着怨气道,还能有谁,乃是当今圣上,一直守在那狐狸精身边,连着待了三四日呢。

林灵素装腔作势地连连点头道,这便是了这便是了。吾皇乃真命天子神圣之躯,福光所至可辟百邪。有皇上庇护于李师师左右,贫道之法术难尽全效,亦不足为怪也。

刘安妃哼了一声道,且算你之所言有点道理。那么,我想办法尽量令皇上少接触李师师,你的那些法术,还能派上用场吗?

林灵素知道刘安妃这话是回绝不得的,只能应道,尚可一试。

刘安妃道,那好吧,我这边自会想方设法阻止皇上去找李师师。使皇上远离李师师,不仅是我的意愿,是皇后和后宫所有嫔妃的意愿,也是满朝文武大臣的意愿。李师师的媚惑一日不除,皇上的心就一日不会消停安分,终究是个祸根。你的法术要继续作下去。无论是令其病,令其残,甚至令其死,都可以。总之是一个目的,让她失去媚惑皇上的资本和能力。你听明白了吗?你能做得到吗?

林灵素见刘安妃越说怒气越盛,岂敢言半个不字,诺诺应道贫道明白,非常明白。娘娘此举纯是为了皇上为了社稷着想,一片赤诚之心真正是感天地而泣鬼神也,贫道焉敢不勉力为之!不过贫道终究修炼不深,尚无一蹴而就之能。若得法力显效,还须费些时日。望请娘娘将行事期限放宽些个方好。

刘安妃道,可以,期限我不逼你。只要你真能使那李师师一病不起,或者容衰体残,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我都等得。

林灵素暗叫倒霉,这婆娘怎的便将自己缠住不放了。面皮上他却不敢露出一星半点厌烦,只连声应道,贫道必当竭力而为,请娘娘少安毋躁,静候佳音。

辞别刘安妃出得宫来,林灵素一路思忖,其实也无有别的招数,无非是再于密室中加紧进行一下那诅咒勾当便了。焉知此次李师师患眼疾与本道的法术无有关系哉?至于能否达到刘安妃所希望的效果,那实在是没有把握。但刘安妃欲使皇上少去镇安坊临幸李师师,怕是也未必能办得到。到时候如果法术不灵,再拿皇上做挡箭牌便了。

督促过了林灵素,刘安妃就开始做制造反对皇上嫖娼宿妓舆论方面的工作。

这项工作做起来倒并不十分困难。宫廷内外,朝野上下,对皇上微服狎妓的行为本来就是嘘声一片。秘书省正字曹辅犯颜上书受到严惩后,虽然暂时无人再敢于直言劝谏,但私下里的流言议论、责备嘲讽,却未曾有一刻的止息。刘安妃暗暗使人稍加挑拨煽动,很快便搅得里里外外对赵佶的非议热烈起来。有的朝臣又蠢蠢欲动,开始委婉地上书进谏。就连颇能宽宏忍让的郑皇后,也耐不住地以含蓄的语言规劝了赵佶几回,直聒噪得赵佶不胜其烦。

作为一个皇帝,为了维持在臣民心目中的威严形象,赵佶还是不能不顾及影响的。虽然他在心里非常恼火那班多事的鸟人,不将精力放在朝纲政务上,专盯着朕这点业余爱好鼓噪生事,真他娘是吃饱了撑的,但在行为上,终究不得不有所收敛。一时间前往镇安坊的次数,确是稀疏了一些。

刘安妃见自己的谋略卓有成效,心中得意,正寻思进一步施展手段,把皇上的心思重新牵拢到自己身上来,她的贴身太监小顺子一个消息传来,好似兜头一桶冷水,将她心头刚刚升起的一缕得意之火顿时浇熄。她才知道,这一次竟然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面。

原来那老太监张迪,因见赵佶受制于舆论压力,不能自由游幸镇安坊,而镇日里怏怏寡欢,他的心里也甚为不爽。作为皇上最贴身的奴仆,张迪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皇上开心。皇上越开心,他的差事越好做。若是天天眼看着皇上苦着个脸而束手无策,那么离他倒霉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所以,在几十年的伴君生涯中,为君解忧已经是他练就的一种本能。

为了替皇上解决眼下遇到的难题,张迪殚精竭虑地琢磨了好几天,终于琢磨出一个办法。

这一日,张迪去御书房给赵佶送参汤,见赵佶正在批阅奏章,却仍是一副神不守舍的样子,便对赵佶奏道,奴才闻有人对皇上微服出宫颇有妄议,为了皇上出行方便,奴才思得一个拙策,不知可行与否。

赵佶一听,很感兴趣地道,什么拙策,你且道来。

张迪道,奴才近日至艮岳一带察看,见离宫以东皆为官地,其实距镇安坊不过数里。如若由此打造一个地下通道,帝驾由其中往返镇安坊,外人安可知乎?

赵佶拍案称善,即命张迪速速找人筹划。

太傅童贯得知张迪献了此策,不甘落后,主动请缨监造地道,龙颜大悦,恩准之。童贯即一面令人着手勘探设计,一面组织工匠夫役,数日间便聚齐了大约有上万之众的施工队伍,分班次轮流掘进,昼夜奋战。不到两个月的光景,一条延绵近三里,饰以楠木翠石、缀满龙珠玉灯的地下通道即告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