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风歌(九)彭城之战

画外音:

公元前205年,刘邦抓住项羽在齐国平叛,深陷齐地不能分身的机会,率领56万大军东出函谷关去攻打项羽的西楚国,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打到西楚国的国都彭城并迅速占领彭城,正在齐国平叛的项羽闻讯后,率领3万精兵杀回彭城,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这是刘邦和项羽自秦末起兵以来,第一次在战场上正面交锋,这也是刘、项争夺天下的第一次大战,那么这一战的结果会怎样呢?

王立群:

汉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5年的春天,刘邦率领大军东出函谷关去攻打西楚国,这是刘邦自从杀回关中以来第一次出关,要寻找项羽决战。刘邦这次出兵打得非常顺利,他是春天开始出函谷关,四月份刘邦就打到了西楚国的国都彭城,把彭城给占了。刘邦进入彭城可以说是非常顺利,换句话说,刘邦这一次东出函谷关一路上打得顺风顺水。这里边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一,刘邦的兵力众多,这一次刘邦可不像鸿门宴,鸿门宴的时候当时刘邦只有10万人,项羽是40万联军。而这一次呢,项羽倒没有组织联军,刘邦的军队达到了56万,是五路诸侯的联军,所以他兵力众多,这是他顺利打入彭城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是军心大振,刘邦这一次打的时候,他的军队士气很高,因为他的很多士兵都是江苏人,等于是打回老家去,所以大家的情绪特别高涨,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叫正义之旗,就是这一次打回彭城,刘邦还高举了一面正义之旗,军队打仗它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说你这次出兵有没有道义,你是正义之师,你还是侵略他人,而这一次刘邦打出来是正义之师的旗号。本来刘、项两家之争是两个集团之间的竞争,既然是两个集团的竞争,刘邦凭什么能够打出来一个正义之师的旗号呢?这里边有一个原因,就是刘邦这次出征的时候,走到河南的新城,他在这个地方遇见了一个人,史书记载这个人叫“三老董公”,“三老”是个职务,当然这个官够不上官,只能叫做吏,“三老”是管什么的呢?是秦代设的专门管乡一级的教化的叫“三老”,董公是说这个人姓董,名字不知道了,所以尊称他为“公”。这个“三老董公”在新城拦住刘邦嚎啕大哭,这是个怪事,刘邦也愣了,就问他什么事情。原来,这老先生一说,说他哭不是为别人,是为义帝被项羽所杀感到心中非常痛苦,然后就诉说了他心中的悲痛。这一说,刘邦的反应非常灵敏,原来刘邦没有想到这个义帝的事。史书记载刘邦听说这个老头,“三老董公”为义帝之事大哭以后,史书写了四个字叫“袒而大哭”,“袒而大哭”就是把衣服解开脱了,露出一条袖子然后大哭,刘邦跟着也哭起来了。哭完刘邦做了三条决定:第一,全军发丧,这是一个决定,就是整个刘邦这56万人全部要穿孝服。第二件,叫哭祭三日,史书记载的原话叫“临三日”,“临”就是哭,刘邦专门为义帝哭祭了三天。第三条,昭告诸侯,刘邦发了一个公文通知天下所有的诸侯,说项羽杀义帝是大逆不道,我要和你们一块儿去消灭那一个杀义帝的有罪之人,他不说项羽,他说是杀义帝的有罪之人。

这个义帝,我们在鸿门宴之前讲过义帝这个人,义帝本来是项梁接受范增的建议,在陈胜死了以后,找到当年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立他为楚怀王。项羽入关以后,在大封天下诸侯之前,他把这个楚怀王给升了一格叫义帝,这个“义”就相当于我们说的义父的“义”,“义父”那不是自己的父亲,就是我认他做父亲,这就是义帝的由来。然后,他就下令把义帝迁到南方去,把义帝迁到南方去以后,项羽再下令,最后由黥布派人把义帝给杀了。这个事,杀义帝这个事是刘邦出关之前所做的,就是汉二年的第一个月,10月所做的,到汉二年的春天,刘邦走到新城,“三老董公”拦着刘邦这么一哭才把刘邦给提醒了。因为这一哭让刘邦明白了三件事,第一,义帝之死是可以大做文章,的义帝是我们大家共同遵奉的,现在你把义帝给杀了,那么今后我打你的时候我就要打一个旗号,为义帝报仇。所以这让刘邦明白了第一个道理,就是义帝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一张王牌。其实义帝之死早在这之前死了好几个月了,刘邦未出函谷关之前他就知道,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个是可以大做文章的一张牌,这个新城三老拦着刘邦这么一哭,把刘邦给哭醒了。所以刘邦非常具有这种政治家的敏锐性,所以他立马就觉得义帝之死是一个可利用的牌,所以他要打这张牌。第二:“三老董公”这一哭他发现天下的老百姓对义帝之死很在乎,否则,这“三老董公”怎么会为一个不相干的人拦着他的马嚎啕大哭呢?说明很多人很在乎这件事,既然大家在乎,那么我就拿这件事来大做文章,这是他明白的第二个道理。第三,是给他解决了未来的一个大麻烦,刘邦的目的是要当皇帝,假如项羽不杀义帝,将来刘邦要是灭了项羽,刘邦要当皇帝的时候,这义帝怎么办?还得给他办了,现在是项羽提前把他未来的困难给解决了,他反过来还抓住这个还可以做文章,多大的政治便宜。第四个原因,是因为彭城空虚,彭城是西楚国的国都,但是彭城的守军并不多。西楚国国都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这个守军到哪儿去了呢?项羽带着他们到齐国平叛,陷在齐国没有回来,所以刘邦很顺利地就把项羽西楚国的国都给拿下来了。

画外音:

项羽正在齐国平叛的时候,得到了彭城被刘邦率领56万联军占领的消息,项羽立刻做出决定,西楚国的大军留下继续在齐地平叛,而他亲自带领3万精兵去解救彭城。3万精兵要去迎击刘邦的56万联军,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对比能征善战而且一贯自信的项羽,他会怎样来打这一场兵力悬殊的彭城之战呢?

王立群:

项羽怎么打呢?项羽是带着他的三万精兵绕到徐州的西边,和河南接壤的有一个安徽的一个县叫萧县,萧县离徐州60里地,项羽带领大军首先是绕到了萧县。萧县刘邦没有重点设防,因为萧县这个地方,只有从西边来的军队才会过萧县,项羽从北边来,只能往南打或者从东边打,没有想到项羽兜了个圈,转到西边占了萧县,然后项羽开始对彭城的刘邦的军队开始发起攻击。这个仗打得很漂亮,他是在萧县开始打,早上开始打,中午,这60里很快就到了,中午刘邦的彭城的军队已经开始“崩盘”了,全面崩溃了,崩溃的一个标志是很多人争着跳水逃命,光跳到河里淹死的史书记载十余万人,十几万人跳到河里淹死了。然后向安徽撤退,在安徽的灵璧,项羽又追上来又打了一仗,这一仗刘邦的军队又死了十几万,两个十几万,我估计刘邦的56万军队差不多解决了将近30万。剩余的军队全乱套了,连刘邦自己都被围住了,逃不出去。刚好在这个当口,也太巧了,来了一场沙尘暴,整个白天变成了夜晚,而且这个沙尘暴吹的方向是对着项羽的楚军去吹,迎着楚军去吹,把项羽军队给吹散了。这一吹散,部队开了个口子,刘邦带了十几个人逃出来了。逃出来以后,刘邦就想到应当去接家人了,刚好在路上刘邦碰见了他跟吕后生的儿子和女儿,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女儿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史记》有两处记载得特别详细,第一处是在《史记·高祖本纪》记载这段话,这段话这样说的:“道逢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这是刘邦的本纪记载的。另外,给刘邦赶车的这个人叫滕公,就是夏侯婴,我们讲过这个人,《史记·夏侯婴传》也记载了这件事,怎么写的呢?说“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这两段话的意思合起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刘邦带着人逃的时候,碰见他儿子、女儿下车就把儿子、女儿就顺便捎上了,捎上以后呢加了两个人,这车跑得慢啊,跑得慢,马也累了。后面的追兵又追得很急,刘邦就急了,就一脚把他儿子、女儿踹下去了。然后赶车的人就下来把他儿子、女儿抱上去。然后刘邦走不多远再踹下去,前后踹了十几次。赶车的滕公这个人心非常善良,最后都到什么程度呢?《夏侯婴传》有一个记载叫“面雍树乃驰”,就是他把孩子抱上来以后,这个车先走得慢一点,“徐行”,这个车走得慢一点。什么叫“面雍树乃驰”呢?就是让他的小孩在后面抱着夏侯英的腰,小孩从后面抱住他的腰,再一个孩子抱着前面那个孩子的腰,两个孩子加上他都抱到一块儿了,他才快马加鞭赶车走,就这样写的。但是刘邦就这,因为夏侯婴一会儿一停车,一会儿一停车就拉他的儿女,刘邦急了,拔出来剑要杀这个赶车的车夫,最后算是没杀。那么他怎么逃出来的呢?另外一篇传记就是《季布栾布列传》有记载,有一个项羽手下的将军叫丁公,就姓丁,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叫丁公,带着人最后追上刘邦了,把刘邦给围起来了。围起来刘邦逃不掉了,刘邦就冲着丁公说了一句话:“两贤岂相厄哉?”这话什么意思啊?咱们俩都够得上是贤才,咱们两个何必苦苦相逼呢?这个话说过以后,丁公其实完全可以把刘邦抓住,丁公就觉得该放刘邦一马,因为他称他为“贤”,丁公就有点很得意,就网开一面,把刘邦、滕公和他的儿子、女儿给放了,就这样刘邦算是逃出了彭城这个范围。所以刘邦在彭城算是打了个大败仗,他的父亲太公,他的妻子吕后,还有他的哥哥刘仲,还有他的侄子,这一帮人很不幸,没有遇见刘邦,遇见项羽的军队了,所以项羽军队把他们一窝全抓起来,送到项羽的大营中间,项羽就扣到他的营里面做人质,包括吕后在那儿都扣做人质,这一扣就是2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