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2/3页)

宋国栋更烦躁,沉声回答:“我没这么说!我是说——这是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人们总会忍不住,用自己的行为逻辑去理解身边的事。

副导演并不和他争执,看了看新发过来的台本,又接着问:“您觉得……您对他好吗?”

宋国栋被这话问得脸色铁青。

察觉到气氛变得僵硬,节目组跟过来的助理硬着头皮,干咳着讪笑打圆场:“肯定,肯定好啊,要不是宋老师……”

“好个屁。”宋国栋冷声说,他不知出于什么情绪,把那些伤人的话重新重重说出来,“我叫他滚,说没他这个学生。”

“我听人说了,在他住的地方找着了那些钱,一分没少。”宋国栋说,“我气疯了,动手揍了他,他不知道躲。”

“我不信他,他解释什么也没用,我让他以后不用再叫我老师,一辈子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

宋国栋一口气不停地说:“我把他从家里拖出去,从这个走廊一直拖到外面,还有那个保温杯——”

……这些话,十多年的时间里,没被提起过半个字。

于是这些事也被封存,年岁愈久愈回避,只有当初那种隐隐约约的违和不安,深夜纠缠不散。

宋国栋按着楼梯扶手,再咀嚼了一遍这句话,脸色微微变了。

“还有那个保温杯。”副导演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决定直言不讳,“可钱一分没少……对吧?”

宋国栋盯着昏暗的楼梯间。

像他这种人,性格爆烈脾气上头,冲动起来什么都听不进去,光认定了那一件事不放……少说几年时间都转不过来。

几年过去,沈灼野也去拍电影、当大明星,不再留在这个地方,当初的事好像也没多重要了。

“挺重要的。”副导演说,“有人拿这个抨击他,他现在退圈了。”

宋国栋倏地转回来,脸色这次才彻底变了,沉声问:“谁干的!?”

“是不是前几年花钱骂他那帮人?那些人都在造谣,我两年前就起诉他们了。”

“退圈什么意思,不演戏了?”宋国栋追问,“退役了?他去哪了?现在干什么去了?”

副导演一个问题也回答不上来,犹豫着回头看商南淮,发现后者也指望不上,正对着楼梯一味出神。

宋国栋还抓着他的胳膊不放,等着他回答。

副导演沉默半晌,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也只好苦笑了下,打了个岔,点开主直播间的录屏回放。

主创在谈有关创作的缘分……编剧聊到创作灵感,说是十多年前,有次来这里采风,遇见了个很特殊的孩子。

编剧当时流年不利,一下火车就弄丢了行李箱和随身的公文包,连眼镜都掉在地上,叫人踩碎成了几瓣。

那时候手机尚且不算普及,天色又已经黑得差不多,编剧连路都看不清,无头苍蝇似的乱走了一阵,就叫个孩子捡着了。

主直播间是访谈模式,有专门的主持人,听到这就好奇:“怎么是捡着?”

“可不就是捡着。”编剧扶了扶眼镜,“他以为我是来撬仓库门、偷器材的,我跟他说,我连仓库都没看见。”

其实仓库就在五米之外,可惜编剧高度近视,五米外已经人畜不分,也没看见对着自己龇牙弓背的两条狼狗。

那孩子十几岁,蹲在满是碎玻璃的围墙上,轻轻吹了声口哨,那两条狼狗就骤然温顺。

这回编剧看见狗了——不光看见,那狼狗立刻抛了他,挣着链子想去迎那孩子,尾巴抡圆了甩编剧的腿。

编剧就这么被一个半大孩子捡走,被领到了附近的招待所。

“他帮我垫了住宿费,出去了一趟,就帮我把丢的箱子找回来了。”

直到现在,编剧还对那个相当奇幻的晚上印象清晰:“他说他不上学了,不用早睡。我把钱还给他,我们聊了一会儿天……”

选角导演也在边上,还保留着当时剧组的资料,埋头翻了两下,找出一张沈灼野小时候的旧照片:“是不是长这样?”

编剧戴眼镜看得太清楚了,特地摘了眼镜,眯了眼睛看了半天:“……对!”

十三四岁的孩子,跟十六七岁,虽说只差三年,但这三年正好是拔节的时候,相貌的变化其实不小。

编剧对人不敏感,直到这时候,才意识到这事居然这么巧:“原来就是小沈?怪不得他在剧组跟我打招呼,我还奇怪……”

十七岁的沈灼野,待人接物已经相当有分寸。

认出编剧后,他去打了招呼,发现编剧对自己没有印象,也就该做什么做什么,不再去打搅。

十三四岁的沈灼野就更好哄,虽说相当神秘、相当酷,一声口哨就能止住险些暴起的狼狗,出去一趟就能弄回丢了的箱子,但还是会被编剧拿出的方便面吸引。

尤其是泡好了、热气腾腾的方便面,沈灼野挪不动步子,无声咽了下,有点不好意思:“……我不饿。”

“吃嘛,吃嘛。”编剧笑吟吟招呼他,“泡了两桶,一个人也吃不来。”

被留下的少年很拘谨,没了在外面的冷冽野性,规规矩矩坐着,小口小口吃方便面。

编剧很擅长访谈,引着他说了些话,大致了解了情况。

这儿有一群混混聚集着,偷鸡摸狗什么都干,不光抢东西,还老是趁着半夜撬小学体育队的仓库,想偷里面的器械。

沈灼野白天打零工,晚上没事做了,就去那边守着——他跟这些混混早就杠上了,箱子跟包也是从那些人手里抢回来的。

编剧替他担心:“会不会报复?”

沈灼野:“无所谓。”

就他一个,报复也无所谓,反正这些人也只能盯着他,报复不着别人。

如果是本地人、又有家有业,就不要招惹这些人,否则缠也能被缠得焦头烂额,数不清的麻烦。

沈灼野亲眼看见他们报复人,砸玻璃、刷油漆都是轻的,拆变压器箱子,放火,泼脏水,找人堵这家里的孩子找麻烦……什么都做。

编剧不是本地人,在这里待几天就走的话,状况就好很多,只要别往偏僻的地方去就行了。

这些败类、祸害见不得光,还是不敢在光天化日底下乱来的。

编剧向他道谢,又忍不住劝:“怎么不继续念书了?有条件的话,还是把学上完。”

沈灼野低头喝方便面汤:“不想读了。”

他不说更多的话,只说了这么短短一句,就沉默下来,埋头继续吃泡软了的方便面。

编剧也不好再劝——那个年代,这种情况并不算是个例,尤其是不怎么发达的地方,初中念不完就辍学的情况不少。

只是这孩子特殊,编剧没见过哪个辍了学的孩子,还不撒手地背着书包,洗得发白的衣服规规矩矩、干净整洁,说话都一本正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