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苏府,祠堂前,苏予澜跪在了蒲团上,身体立的笔直。

苏父手上拿着一支皮鞭,啪啪抽了十几下,却没有一下是抽到苏予澜身上的。

苏母却还在一旁硬生生的拦着:“他已经知道错了,你不能再打了!澜儿不比汐儿,打几下就打几下,不疼不痒的。澜儿可是读书人呐,你打几下万一给我打坏了,我……我可不答应!”

听说了事情的原委前来看热闹的苏予汐:???

娘,都是亲生的,你为何要厚此薄彼?

苏予澜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开口道:“娘,您就让爹打我吧!我知道自己错了,不该做出这种事来。可……可我着实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我知道这种事我不该做,可我改不了。像我这等大逆不道的子孙,定是无颜去见祖宗的,您就让爹把我打死吧!”

苏母被他给气到了,骂道:“糊涂!什么叫大逆不道?什么叫这种事?在这件事上,你……没错!”

苏父气的胡子都翘到天上去了,怒道:“他到如今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你还拦着不让我打?我今日非得把这个不义之子给打一顿不可!”

说着他又啪的一声甩了一鞭子,分明没有苏母拦着,他却仍然没有打到苏予澜身上。

看热闹的苏予汐无语了,说道:“爹,您要是实在打不准,我是可以效劳的。”

苏予澜惊呆了,他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自家弟弟:弟,亲的?

苏予汐笑癫了,心想你是看不出来吗,爹爹他根本就不想打你,就凭他的武艺,别说甩空十几下,甩空一下都算他输。

苏母听到那啪啪啪的鞭子声就心惊,气道:“你个死老头子别甩了,甩的我心惊肉跳的!澜儿他是读书人,读了十几年的圣贤书,有些道理还是懂的。”

苏父道:“我看他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发乎于情没有错,喜欢上一个男人也没有错,错在他不该当渣男!吊了别人洛亲王好几年,若不是今日王府大火,把他这隐秘的心思给暴露出来,你是不是这辈子都不肯站出来了?”

苏予澜意外的看向自家父亲,有些呆愣道:“爹……爹爹,您……您并不在意儿子……喜欢上了一个男人?”

苏父摆了摆手,无奈道:“我早就说过,我们苏家哪怕没有后人,千千万万的苏家军便是我们苏家的后人。好儿郎多的是,何必非得自己生?只要能继承苏家衣钵,便是我们苏家儿郎!再说,还有斐儿呢!还有汐儿呢!我们没有非得让你生嫡孙,更没非得让你撑起苏家门楣。你有弟弟有侄儿,自己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别说你了,就算是予汐,为父母的也不会干涉他们的选择。”

两行清泪自苏予澜的眼中流下,他吸了吸鼻子道:“可……可是爹爹,洛亲王他是我的表舅,我做出这种荒唐之事,您和母亲真的一点都不在意吗?”

苏父和苏母互看了一眼,苏母道:“这……他爹,这件事二十年了,我们也瞒了孩子二十年,是时候让他知道真相了。”

苏父倒也无所谓,说道:“这有什么好说的,只是表亲,汉朝惠帝还娶了自己亲外甥女,表亲不论这些的。”

苏母道:“表亲也会被人说三道四,否则汉朝惠帝也不会被当成笑柄谈资说了那么长时间。”

苏父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可是二十年过去了,我从未把澜儿……”

苏母明白苏父想说什么,其实她又何尝不是呢?

他们都把苏予澜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发誓这辈子也不会让他知道,自己并非苏家儿郎。

可如今发生这样的事,他们如果不告诉他,对于他来说也是心里的一根刺。

非但要忍受别人的指指点点,还要自己内心煎熬,这种感觉不会好受。

祠堂门外,洛亲王把他们的话全都听了个一清二楚。

其实他一直都了解苏家父母的为人,知道他们不会真的责打苏予澜,原来他们只是怪小家伙当了几年渣男。

渣男一说,只是洛亲王编出来的,他们满打满算才在一起几个月,何谈几年之说。

不过是为了让这场戏更好看些罢了。

苏予澜也看出了苏父和苏母的欲言又止,有些怀疑的问道:“父亲,母亲,你们……是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

门外苏予汐小声对洛亲王道:“王爷,以后我是不是得管您叫大嫂了?”

洛亲王反驳道:“那不是,你得管你哥叫舅父。”

苏予汐:……

凭什么他硬生生要小一辈?

不行,这门亲事他不同意!

门内,苏父终于开口道:“澜儿,其实……二十年前,你母亲并未生下龙凤胎,而是……只生了一个女儿。苏家喜得千金的消息本来已经送出去了,第二天……你却被人悄悄抱进了你母亲的院子……”

苏予澜终于明白了,这些年来为什么人人见了他都说他不似苏家儿郎,习不得武练不得剑,原来他真的不是苏家的孩子。

苏母已经泪流满面,边哭边道:“我那可怜的妹妹,她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私自定下终身,被连累到逃亡的下场。”

苏皓青叹了口气道:“这件事也不能怪她,他们本也是一对璧人,是金陵王一步行差踏错,否则也算良缘一桩。妹妹她是甘愿赴死,也算死得其所了。”

苏予澜呆滞在那里,吞吞吐吐的问道:“什……什么?我……我竟是二十年前……金陵乱臣贼首之子?”

苏母上前捂住他的嘴巴,苏父低声呵斥道:“不许你这么说自己的父亲,自古成王败寇,所有人都可以说他错了,唯独你不可以。更何况二十年前的旧案,先帝所判,你也不能确定它究竟事实是如何。当时为了确保中央集权……”

苏母闻言当即阻拦道:“将军,有些话由我们说出来,不合适。”

苏父点了点头,他明白,就算他们觉得金陵王是冤枉的,也绝对不能宣之于口。

因为他们是属于皇权的,他们也必须保证皇权的唯一性。

这件事以后,所有的亲王都不再设如此大范围的封地,甚至后面的几个王爷只封王不设封地。

为的就是更好的保障中央集权,不让分封的王侯分散皇帝的权力。

苏予澜读了十几年的书,自然也明白中央集权对于皇帝的重大作用,这一改革在史书上对先帝还是十分赞同的。

只是可怜了那些没有任何反心的大诸侯,为了让皇权的唯一性得到保障,他们就必须做出牺牲。

有的主动的上交了权力,有的则作为杀鸡儆猴的那只鸡,用来威慑四方诸侯了。

很不巧,苏予澜的亲生父亲金陵王就是其中之一,还被安插上了谋反的大罪,诛连九族,无一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