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自扇耳光不活了(第2/2页)

前往欧洲工作的,更是高达了5万人。

这是米国建国几百年以来的第1次。

而其他非米国国家的科技人才前往米国工作的人数,还不到5000人。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

一个依靠吸食其他国家精英维持自身健康的移民国家。

米国在历史上第1次出现了精英外流的现象。

精英阶层的流失,还是其中一个现象。

最关键的是,米国有很多精英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夏国去留学。

而长天科技的科学研究院,已经连续5年成为米国常青藤高校学生最向往的留学圣地。

夏国的名牌高校本科生希望到米国去留学。

这是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米国的常青藤高校本科生渴望到夏国去读研究生。而且读的是非人物领域是科研领域。

这就让人非常费解了。

说明了米国科技的急速衰落,夏国的科技技术崛起。

长天科技也非常欢迎米国的留学生到自己的研究院学习。

陈潇对此采取的措施就是,再让这一些学生的学习先进科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传输给他们一种新的时代意识。

告诉他们夏国的科技水平就是要比米国的强了不少。

至于泄密或者窃取科技这一类事情,陈潇从来不会担心。

长天科技有足够的科技自信,来保证自己所研发的科技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全球的顶级。

就算是这些留学生将某些科技拿回去,没有一个完整的科研体系,完整的科技工业体系,这一些被拿回去的科技分支也无法成就大事。

人才流出,精英学生大量的前往其他国家。

让米国留下来的都是那一些华尔街的流氓和睁开眼睛就问联邦政府要钱的底层民众。

天堂转眼之间就变成了地狱。

这完全是动摇了米国的立国根本。

作为一个移民社会。

米国的大部分精英层可没有传统意义的爱国之情。

他们之所以到米国,是因为这里能够成就他们自己,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赚更多的钱,必须是热爱这一片土地。

米国这个国家更像是一个公司。

而米国的国民公民是公司的职员。

一个公司有前途的时候,职业们当然是趋之若鹜,想方设法的要进入公司工作。

当这一家公司陷入衰败,快要破产的时候,大家当然赶紧另谋出路,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下家。

米国高层非常焦虑。

对福特和通用兜底,从经济规则来说,米国已经完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准则。

以前米国始终不愿意承认夏国是市场经济,原因就是米国认为在夏国的市场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不断的操纵市场。

这一双看不见的手,就是相关部门以及国家的政策。

现在米国在动用看不见的手,其实自己在打自己的脸。

可是米国也清晰的认识到,为通用或者是福特兜底,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能够延缓危机爆发的时间。

一个已经失去了造血功能的企业,你就算是不断的给输血,他也有死掉的那一天。

此时,米国的精英层某样的发现一个问题。

米国的传统汽车行业度日如年,艰难经营,必须依靠政府输血。

特斯拉似乎生活的还不错。

特斯拉虽然已经将生物新能源总部搬到了海岛上。

但是一些生产工厂以及配套产品的生产工厂还有科研部门,依旧在米国本土。

这一些工厂和部门没有开除一名员工居然还在招人。

而且给出的薪酬并不低,远远的高于汽车行业平均水平。

不仅如此,特斯拉还在全球的其他国家大量的新建汽车工厂。

这一些新建的其他工厂,除了少部分是用于生产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以外,大部分都是在生产拥有长天科技技术授权的生物电池新能源汽车。

米国的相关部门简单的统计。

就算是扣除特斯拉在夏国工厂的员工数量,在全球其他地方的员工数量居然超过了20万。

再加上为特斯拉供应零部件的其他配套产业公司,仅仅是特斯拉,这一个品牌的汽车生产链,涉及的工人居然超过了50万人,而创造的经济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最让米国相关部门愤怒的是。

这些配套公司大部分都是由米国投资的,也就是资金来自于华尔街。

但是这一些资金来自于华尔街的公司,居然全部都跟随着特斯拉的脚步,把公司设立在欧洲,大洋洲甚至夏国,就是不设立在米国。

要是这些配套企业,包括特斯拉自己将工厂全部设立在米国本土。

那么就会为米国创造差不多50万的就业。

50万的就业虽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米国汽车行业的困难。

但至少能够让米国的汽车行业不至于像现在塌方式的崩溃,至少能够维持下去。

调查清楚了这一点,米国相关部门直接要求特斯拉,将生产工厂和配套企业全部搬到米国来。

一直在香江市度假的马斯克,知道契机来了。

但是他没有立刻返回米国。

而是在等待。

马斯克的内心,其实是非常的无奈。

他就搞不懂这一些米国的精英阶层到底有没有详细的做过调查?

特斯拉在全球之所以建设这么多工厂,之所拥有如此之多的配套企业。

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特斯拉有多厉害。

而是全球的汽车风向标已经变了,生物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全球消费者的共识。

特斯拉能够保持销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和长天科技合作拿到了生产生物新能源汽车的资格。

现在米国的相关部门和精英阶层要求马斯克将特斯拉的工厂以及配套企业搬到米国国内,生产生物新能源汽车,这一帮华尔街的兔崽子能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