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3/5页)

然柳俊兰说的话,岑玄因并非毫无波澜。

相较于明面上的恩宠,岑玄因更在意景元帝的行径,所谓喜欢能维持的,也未必能有多少年。现在是大张旗鼓,可若没有真正的权势,如何能稳住根脚?

惊蛰之一切,都依附于景元帝。

这世间能与皇帝相抗的人少有,却不能连一分属于自己的权势都无。

那日惊蛰说的话,确实切中了岑玄因的心思。

倘若惊蛰真的决意如此,那岑玄因肯定要争上一争。纵是千方百计往上爬,也要将权势牢牢掌握在手中,唯有如此,才能充当惊蛰的后盾。

……这心思,怎跟嫁女儿一样心酸?

岑玄因在心里抽了自己一个巴掌,心里这许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在面上却是不显,他只是看似恭顺地低着头,任由着这朝上唾沫横飞,只当说的不是他自己。

不过,景元帝开口后,也没几个有胆子再点着他的名质疑。

早在龚伟奇回朝前,几位重臣就已经就着这事议论过几次,拟定了个章程递给皇帝陛下,这次大胜,上到平王龚伟奇,下到普通小兵,都各有封赏。

岑玄因自然也有。

他因拔除叛王有功,被恢复了进士的身份,赏赐与补偿并给,这一次竟是进了兵部,封为兵部侍郎。

这一步几乎登天,让许多人侧目。

兵部尚书是韦海东,岑玄因能进兵部,在许多人的眼中,板上钉钉就是景元帝的人。

这还不算完。

宁宏儒当朝念完这一次的封赏后,又取出另外一道圣旨。

这一道,却是关于岑家。

当初岑家一事皆是虚妄捏造,并无属实之处。岑家之子岑文经因此沦落入宫,幸得管事太监庇护,不曾遭受宫中之刑。

皇恩浩荡,圣上垂怜,景元帝不仅免除了岑文经的宫籍,更是恩赐他在宫中居住,请来名师为其教学,待到学成之日,自会放归出宫,阖家团圆。

岑玄因听着这话时,当真笑也笑不出来。偏偏还得在这么多人面前,按头就拜。

景元帝必定是在报复他那日的言论,刻意当着朝廷之上应了他的请求,却又巧妙地将人扣在皇宫里。就算这旨意听起来非常奇特,却又有谁能够说道?

岑文经留在宫中的事,就这么明目张胆过了明目。

岑玄因还得强忍着,接受各处的庆贺。

到了兵部后,这尚书大人倒是热情,知道他是惊蛰的父亲,更是热忱关切,只道他与惊蛰算是朋友,若有什么不适,尽管开口。

还没两日,岑玄因为着手头某件事,不得不与一位名为茅子世的官员接触时,那人亦是神采飞扬,笑嘻嘻地与他行了方便,又道:

“惊蛰这人甚是有趣,没想到我会与他父亲同朝为官,岑大人,您可真是生了个好儿子。”

岑玄因一边嘀咕着惊蛰是俊兰的功劳,一边茫然着回到容府……

他驻足站在府门外,瞪着那匾额。

赫连容,赫连容……容府,呵,原来是这么个容府。

这位陛下的独占欲也忒是强烈,怎遍地都是他的名?

进了门,就见阿东在整理满地的箱子,一见岑玄因回来,连忙行礼。

岑玄因并不在意这个,让他起身,又问:“这些都是什么?”

阿东就道:“这些都是小郎君的朋友送来的,说是庆贺一家团圆,摆得有点多,都快站不下了。”

“是惊蛰哪里的朋友?”

“宫里的。”

岑玄因恍惚着点头,进屋的时候,撞见柳俊兰揶揄的眼神,不免摸了摸鼻子,“俊兰,何以这么看着我?”

“惊蛰这脾气,却是像极了你。”柳俊兰看着院中那么多东西,就连十六都去帮忙,“走到哪里,哪里都是朋友。”

岑玄因微顿,想起这几日的经历,一一说给柳俊兰听,就见她笑得开怀,“要不说,是你的种呢?”

简直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岑玄因叹气了声:“我倒是觉得,从前这般教他,未必是好事。”

重逢后,岑玄因也只见过一回惊蛰,只那次的接触,再加上柳氏谈及的那些过往,也足够岑玄因推测出,那孩子会是个怎样的脾性。

“想当初,我在官场上,也有几个朋友。临到出事,竟是一个也不敢帮忙,后来不得已求那些江湖朋友冒险,皆是刀口上犯险的事。”岑玄因轻声说,“偏又有钱永清的事……只怪我有眼无珠。”

柳俊兰看向岑玄因,轻声说道:“便是如此,你也结识了张世杰,陈安这些好友,若非有他们,我们也未必能撑到现在。”

她的声音轻柔了些。

“阿星,你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阿星是岑玄因从前在村里的小名,也只有柳俊兰偶尔会叫叫,“至于惊蛰,我不觉得他这样有什么不好。”

教孩子做好人,做善事,若被辜负,那错的也并非是惊蛰。

岑玄因叹了口气,抱住了柳俊兰。

在这点上,惊蛰的性情又像极了他娘。经历这么多的事,柳俊兰仍能包容那些过往,可他岑玄因却是不能。

他这些年在炼狱里挣扎,唯独为了报仇二字,如今重回人世间,满心满眼看去,也全是算计与阴谋,再回不到从前的赤诚。

只是这几日的所见所闻,也并非没有触动。

他仿佛能透过这些细微的小事,看到那个在这些年跌跌撞撞,却仍是纯粹的惊蛰,就算有再多的计较,却也是道不出来。

想着那在皇位上的帝王,岑玄因若有所思地扫过屋外,宛若有所觉,却又移开来,安静地抱着柳俊兰。

他的出现,就像是贸然闯入了一只强大头狼的领域,抹煞不去的杀机时时显露,倘若他流露出带走惊蛰的念头,顷刻就会被头狼撕咬致死。

岑玄因亦是身经百战,却犹不敌也。

可他不是轻易就会心甘情愿的人,能让他蛰伏下来,不过惊蛰的甘愿。

岑玄因自来最在乎的,不过是这些家人。

如今都平平安安,还有何求?

九月里,深秋凉风,在这早晚最是冻人。这天气一天天冷下来,也叫这宫里的人,又换上了较为厚实的宫装。

皇庭往往是寂静的。

在景元帝遣散后宫后,更是静谧得不同以往,除了宫室日常维护所需的人手外,皇庭内所需要的宫人,再没有往日那么多。

正巧黄氏叛乱那事,石丽君清退了不少人,她动起手来,总是大刀阔斧,比宁宏儒要冷峻得多。有她经手的事,自是没有说情的余地,待到今时今日,宫内伺候的宫人,已经去了三分之一。

连带着那些被遣散的宫妃,这皇庭每到夜里,甚是安静,这连夜间巡逻的人,也非得多上几个,才敢来壮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