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2页)

现在有了系统后,他看资料做笔记都非常方便,碎片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小学老师火眼金睛的眼皮子底下干自己的事也不会被发现,做事效率比之上辈子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今天终于看完慎明集团成立至今各种资料,沉默无声地分析起了这个历史悠久、结构庞大、组织复杂的家族企业。

慎明集团从最开始的慎明杂货店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大约七十年的时间,一路从原主的爷爷裴慎传到了父亲裴见深手中。

毫无疑问,裴家是慎明集团最大的股东,而在裴家里,占股最多的则是原主的父亲,现慎明集团的董事长裴见深。

慎明超市从最开始小型杂货店,再到呈一定规模的地方性企业,最后一步步走向全国连锁,做大做强,创世人裴慎和他的妻子明恬功不可没。

慎明超市目前在全国各地共有445家门店,哪个门店经营得好,哪个门店经营得差,从财报上看一目了然。

还有一些看起来净收益在基准线之上的,经营得还算不错的,但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利润来源并不来自前台利润,而很大一部分都是品牌商的“进场费”,这样的盈利占比显然岌岌可危。

慎明集团最终之所以树倒猢狲散,落得一个破产重组被收购的命运,其中,自身原因还是占据了一大部分。

裴家人生在了一个好时代里,垄断了市场,竞争压力不大,既然躺着就能赚钱,管理层自然不会多费心经营。

这导致慎明分超内弊病丛生,很多分超既不顾顾客的购物体验,还压榨剥削供货商,甚至对自家员工也极为苛刻小气,发展经营每况愈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第二个原因,则是未来电商崛起后对零售业的冲击,甚至直至破产,慎明集团仍没有发展出自己的线上销售途径。

至于第三个原因,则在于裴见深去世之后,裴氏内部争权夺利,一盘散沙,斗到最后渔翁得利,被傅赫川悄无声息地收购了大半股份,摇身一变成了慎明的最大股东。

最后一个原因,则在于原主慌不择路下错信他人,竟然妄图在股市里投机捞钱,一头跳进了傅赫川设计好的陷进中,加了上百倍杠杆后,反而被骗得倒欠了上千万。

一切追根溯底,还得从苏北市说起。

裴见深其实有一定的改革思路,他一直试图建设一个全国性的仓储物流分销中心,由集团中央掌控进货出货。

因为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跨省运输成本过高,占到了商品价值的6%,而如果能完善好物流管理系统,就能及大幅度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苏北市原本是拟定的配送点之一。

可惜,原书中的苏北市在韩傅两家的掌控之下,整个苏北的零售都被傅家所经营的众云超市垄断。

裴见深恐怕正是因为进不去,才选择了和沈纭复婚后出国,将慎明的重心放到了国外发展上。

现在韩家一朝落马,没人一手遮天,慎明的商业版图中必然能点亮苏北市。

那就意味着,一年后裴见深多半不会选择出国发展了。

正好,因为裴谨修也从没打算过出国。

毕竟原主和池绪未来的仇人们可都生活在如今这片土地上,血债血偿,他又怎么能给这些人肆意发展壮大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