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下一个被摆上货架的将会是?(第2/2页)

如果说霓虹媒体用霓虹半导体制造最后的荣光被收购的眼光看待这件事,那弯弯媒体就是以完蛋台积电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的眼光看待这件事。

当然现在不是2018,而是2008,弯弯除了半导体以外的优势产业还没有一一被大陆吞噬,半导体只是弯弯优势科技产业之一。

因此他们的危机感还没有那么强烈。

如果十年之后,中芯国际在营收和工艺制程上双双超过台积电的话,怕是弯弯全岛都睡不好觉。

新芯收购ASPLA被弯弯大肆报道,重视程度甚至要比霓虹媒体还更夸张。

弯弯博主的态度则是更加悲观:

“台积电在去年1月份的股价曾经有一点相对强劲的走势,但是在1月17日之后一路走跌,和当时的高点相比,已经腰斩,今天新芯科技收购ASPLA的消息出来后,我认为今天晚上美股开盘后,台积电的股价会迎来一个大幅度的低开,创下历史性的低点。

我是一个商业博主,经常聊一些股市相关内容,这导致我PO文下面经常有读者问我台积电跌了这么多,是否到了一个可以入手的交易点位。

当然由于最近金融危机越来越夸张,即便在1月的时候美联储一次性降息75个bp,创下近25年以来最大降幅,也没有让美股市场有所好转,资产规模高达4000亿美元的贝尔斯登甚至传出要破产清算的传闻,这些恐怖故事导致没人想着抄底的事情。

但我想借新芯科技收购ASPLA的这个时间点来和大家好好聊聊台积电什么时候才算是底部,什么时候才到了可以交易的点位。

老实说新芯非常厉害,从企业本身的经营实力到研发实力再到资本运作,都非常厉害,台积电和新芯差在了资本运作上。

大家都知道新芯成立的时间比台积电更晚,但他通过和华国国有资本创办的晶圆厂合作,实现了产能的飞速扩张,这套模式取得成功后,新芯开始和淡马锡、红杉、高盛这些国际资本合作,继续扩张产能。

建一座晶圆厂的成本是10亿美元,新芯自己只需要出1亿美元,在最近这两年甚至更少,只需要几千万美元,而且这还不是杠杆,这些资金是零成本的,这是投资。

台积电建晶圆厂同样是靠银行的钱,但是银行的钱有成本,即便我们政府给台积电政策上的优惠,成本最低也是4个点起,新芯拿的是投资的钱,投资的钱是零成本。

贷款的钱有还款压力,有利息压力,投资的钱也有弊端,弊端就是你得给股东进行分红,当然风险也分担出去了。

借助这种模式新芯实现了快速扩张,仅仅花了三年时间,从产能上就追上了台积电。

我和很多芯片产业的从业人士聊过,他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扩张?为什么这套模式只有新芯能玩?

它看上去风险大家分摊,然后我建了很多晶圆厂,产能形成规模效应,能够把运营成本降低,工艺制程迭代的也更快。

他们的回答都是这套玩法只有新芯能玩并且肯去玩。

因为新芯掌握着两大消费电子领域的巨头:Matrix和小米,旗下三个品牌Mphone、苹果和小米,涵盖了电脑、手机的高中低端全系的产品。

并且他们都卖的很好,新芯造多少芯片,他们就有把握卖出去多少芯片。

再加上新芯旗下燕雀系和鸿鹄系的手机芯片、技术遥遥领先的蓝牙芯片,这些优势让新芯可以大肆扩产,不用担心产能上去了,芯片卖不出去。

台积电也想这样扩产,一是资本不像信任新芯那样信任台积电,当然新芯也不是一开始就获得资本的信任,新芯一开始是和华国国家控制的企业以这种方式合作,合作大获成功后,才得以和国际资本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合作。

二是因为台积电现在的问题并不是产能不足,而是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没有订单。高端产能不足是因为40nm制程的光刻机是新芯生产的,每年分配给台积电的订单有限。

低端产能没有订单则是因为台积电不像新芯,有Matrix和小米能够帮他们大肆消化产能,有华国的手机品牌来帮他们消化产能。

为什么这两年台积电在国内减产,而在华国扩产?”

(考虑到这是弯弯写的博客,所以这样用词。)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华国的移动芯片设计产业发展迅猛,同时华国的手机品牌发展也很快,华国有着大量的芯片需求,台积电继续在弯弯生产的话,成本上会比新芯高出一截,本来就难以竞争的局面将变得更加艰难。

因此新芯的全产业链和大肆扩张打法让台积电难以招架。

而这次新芯收购ASPLA,我认为会是又一次的标志性事件,台积电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被蚕食。

因为ASPLA这家企业拥有着霓虹过去数十年技术精华,在中低端芯片生产上拥有着大量独有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帮助新芯进一步提高中低端产能的良品率。

这会让台积电中低端订单不足的问题被进一步恶化。因为新芯的出现,导致资本市场对台积电有非常悲观的预期。

这也是台积电股价一路下跌最重要的原因,很不幸的是,这种悲观预期短期内都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