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秦王兴长安(第2/2页)

马车绕了两条街,总算是转到了人少的路上,坊市好几条街都是人挤人。

“老爹看到了没有,这全是我的功劳。光是这扁担,一家小店一天就是几百条卖出来,连卖草鞋都发财了。”

李渊没有反驳,因为他亲眼看到了。

等到了明德门的时候,这里更加的壮观,何止是千人呀。

足有数万人在明德门外,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有拿着牌的牙子在来回不断的奔跑着。这里负责安全巡察的已经不是武候,而是大唐的军士了。明德门外正好有一处军营,军中派出一营人分布在周边。

“挑土的十个人,挖渠的三十个人。这是胡记织坊的活计,一天五文钱,管两餐干!”

一个牙子站在石头上刚刚喊完,另一个牙子爬到树枝上:“赵记织坊一天六文,管两餐干。木匠活计,六等匠八文,五等匠二十文一天。”

这牙子还没有喊完,另一边已经有人叫喊了:“五等匠,三十文一天!”

李元兴坐在马车上对李渊说道:“这就是工匠等阶的好处,有品阶的匠人自然会有更高的收入。这匠艺也会不断的提升,试问那个匠人不想成为一等大匠师,那个可是家族的荣誉,以匠入士。”

“你那庄中,看来有大匠?”李渊问了一句。

“不多,三等大匠有四个人。”李元兴说三等的时候,还是满心的遗憾。原本以为会超过十人,二等匠师也能够有一个人。可谁想,在工部评测之中,只有三人靠手艺评上三等大匠,有一人却是凭借再次改进李元兴的水车,给了加分拿到了三等大匠的级别。

李渊才宫外的事情了解不多,听说只有四个三等大匠,也没当回事。

这话,要是放在世家门阀听到,怕是会骂街了。

要知道,七大世家,一等大匠师数量为零,二等匠师数量加起来才四个人,其中重工的赵郡李氏有两个,象重农的清河崔氏一个都没有,清河崔氏的工匠级别最高不过就两个三等大匠。

可就这两个三等大匠在清河崔氏的生活却是一夜升天。

虽然还是奴隶身份,但月钱却从原本的三十文,直接上升到了八贯钱,而且每月五斤肉,十斤精米,十斤好酒这是雷打不动的。而且清河崔氏还许下重诺,只要谁能在来年考评当中拿到二等匠师的银徽章,月钱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