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只要“国人”涨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第2/3页)

这个国人和国士当然都是有好处的!

首先,这个国人、国士都有一定的政治特权可以见官不跪,守审时可以不挨板子,可以议政,可以上书言事,可以优先进入地方官校。

可别小看这点特权,有了这点特权,地方的官吏可就不能随便拿捏了。

其次,国人、国士只要从军,就有资格分到土地或是大都市的宅地(地段当然不好了)。对于没有产业的国人来说,这点经济利益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第三,国士相当于拥有秀才功名,只要通过地方上的官吏,就可以在本地出任低级官吏,而且还可以考乡试当举人。中举之后就可以去南京和广州的维新学堂读书,学习新儒学和经世致用之学。从维新学堂毕业并通过考试后,就能成为进士,然后就能当地方上的中级官吏。

当然了,地方上的低级官吏,也可以晋升成为中高级官员,而不必去考乡试,去维新学堂读书。

而国人也可以通过从军立功受封国士,从而取得任官的资格,也可以直接考入南京和广州讲武堂——从讲武堂毕业就是国士!

而成为国人、国士的途径,目前还放开着的,主要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考上秀才了……考上秀才可不大容易!每一次院试,一个县的生员名额最多只有二十人。

也就是说,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国士数量是极为有限的,根本不可能形成国人议政的基础,也很难摊薄现有的国人、国士的利益。

当然了,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秀才国士,也不可能给予如今的大明朝多少助力。

“大将军,您一定是想到什么高招了吧?”

“大将军,您要有什么高招,就说来听听,下官和三好兄就帮您参谋一二。”

卢三好和陈永华听李中山这么一番分析,就知道他一准有高招了!

李中山点点头道:“高招谈不上,损招倒是有一个!就是‘只要国人涨起来,一切都会迎涨而解’!”

“涨起来?”

“怎么涨?”

李中山道:“就是当国人的门槛要往上涨……大大的涨,不断的涨!只有这样,之前当了国人的人才会觉得自己占了便宜,这个国人当对了。这样他们就不会强烈反对咱们扩大国人规模。而之前没有成为国人的人,也会因为国人涨起来了而跟风买入!而且国人卖贵了,自然不需要卖出去太多就能把银子都凑够了。

另外,为了创造出需求,咱们还可以对国人、国士的继承问题进行规定!”

“继承?”

“这个要怎么继承?”

李中山道:“我的意思是,这个国人身份可以继承,但只能一对一继承,继承人可以是儿子、兄弟、女婿、侄子,甚至是长辈。但一个国人只能将他的身份传给一个亲人,不存在国人的儿子都是国人的说法。另外,王、公、侯、伯、子、男等各爵的儿子,都可以得个国人身份!

而国士的身份则不能继承!

这样,许多有钱而无爵的国士、国人,就会替自己刚刚出身甚至还没有出身的儿子,先买一个国人身份了。”

陈永华皱眉问:“那……那没银子的人还能成为国人吗?”

卢三好也是一个意思,点点头道:“是啊,咱们大明天朝,也不能只认银子吧?”

“那当然!”李中山道,“当今乱世,咱们怎么能断了壮士立功晋升之徒。不过这个门槛也得提升,原本当兵就能当国人,现在要改成当兵满十年或是立了一定军功才能当国人!

另外,当了国人的兵,就可以得到一块足以让他们全家衣食无忧的土地!这样一来,之前当了国人的兵士,都会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而新来的兵士,为了当国人和分到土地,一定会加倍努力的。”

他的这个办法就跟早年的罗马公民权一样!

这个罗马公民权曾经可是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许多想要得到罗马公民权的罗马海外行省的壮士甚至不惜为罗马当兵征战!

而且这些很不容易才当上罗马公民的非罗马族人,对于罗马的认同感也是非常强烈的。

现在李中山把这个罗马公民权包装成了大明国人,现在先用来忽悠大明国内的壮士和有钱人,将来有机会也可以发一点给仰慕大明强盛的外国人。

“办法倒是不错。”陈永华问,“可就怕咱们哄抬国人价钱的办法没有人认。”

卢三好想了想,问:“世凯兄,你不会是想利用《国士评》来鼓吹国人有多值钱吧?”

李中山点点头道:“不仅《国士评》要帮着鼓吹,咱们还得动用一切手段来鼓吹……咱们得让大家都知道大明形势大好,三分天下那是固若金汤一般的,所以这个国人以后一定会涨得更高,现在不买入,一定会后悔一辈子!

咱们甚至还可以搞点托,好让大家都知道国人身份供不应求!”

他这个办法就是人为制造供求关系紧张,发布虚假的利好消息,进行虚假交易以哄抬价格……拿这套来对付大明的士绅和壮丁,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哈哈哈,还是大将军有办法!有大将军运筹帷幄,朕自可高枕无忧了!”

李中山刚刚把自己要怎么炒高国人身份,再来个高位增发,圈上一大笔银子和壮丁的法子跟陈永华、卢三好和盘托出,朱慈炯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李中山、陈永华、卢三好赶紧站起身顺着声音看去,就看见一个春风满面,文士打扮的大明共和天子已经健步如飞走了过来。

“臣等恭请皇上圣安。”

三个臣看见皇上来了,赶紧行了揖拜之礼。

朱慈炯则挥挥手道:“平身平身,大家都坐吧……坐下之后都跟朕说说,朕要怎么帮着鼓吹这个国人的行市?”

听朱慈炯这么一说,李中山、陈永华、卢三好都笑起来了。

这位皇上可真是大明朝难得一见的明君啊!有这样的明君,何愁没有四家归明之日?

……

大清国,北京城,皇宫大内。

刚刚办完大婚的康熙皇帝,这个时候正在乾清宫设宴款待自己的国舅爷杨起隆。

这位皇帝的心情看上去也不错——他的新婚妻子已经有了两月的身孕!刚一完婚就有两月身孕了,这可是好兆头啊!

当然了,这个乐太医和小桂子公公都帮康熙算过日子了,这个肚子里面的孩子,一定是他的!因为这个康熙在和杨小弥举行婚礼之前,已经先让她侍寝了。

而且乐太医还告诉康熙,经过他仔细把脉,杨皇后肚子里的孩子有六成的可能是个男孩,是个女孩的可能只有三成!

还一成可能是……双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