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盛世来9

顾璋当即表示,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尽管都不愿意因为这样的小事与顾璋作对,但当听到真的要让男女同校, 一同学习之后,许多人还是下意识有些别扭。

打破常规的事情,总是让人难以接受。

顾璋瞧着有人出列,暗叹一声,果然他没这么运气好。他仔细瞅了瞅,这人看起来起码六十岁了, 头发花白,背脊却很直, 神色沉稳,眉目间看起来有些威仪的凶气。

顾璋回想。

平时早朝吵架, 顾璋没和这老爷子对上过几次, 要么是己方打配合, 要么是根本没出声。

想想也是,礼部虽然清贵,但是基本也游离于核心权力之外, 和他激战的机会少。

礼部李成从队伍中出列,在顾璋打量的目光中, 严肃道:“臣有异。”

顾璋见一群人眼睛都跟着亮起来了,显然是找到了领头羊, 眼看着就要来一堆“臣附议”,顾璋坚决不给敌方形成战斗团伙的机会,也顾不上李尚书行事作风如何, 性格如何,赶紧站出来跟他辩起来。

李老也是思辩敏锐, 口才出众的,顾璋当场就和他探讨得火热,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愣是没给旁人进入战场的机会。

众人都有些愣住,怎么和他们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

李尚书一向严肃,遵循礼法,对挑战教条的事情十分痛恨,可眼下虽然吵得不可开交,但是没有针尖对麦芒的激烈感觉。

李老像是想说服顾璋撤掉这个荒诞的想法,却又舍不得真伤及学校的后续发展,更不想把刀枪对准顾璋。

要知道,李老年轻的时候当过御史,可是曾经凭借一己之力,以口舌为剑,将一位京官参到自请去地方。

顾璋辩着辩着,也发现了这一点!

有优势不用是傻子。

他赶紧变换策略,主动要求停下来,说自己这是小事,也不好占用早朝这么宝贵的时间,不如下朝后约时间再来详谈?他上门拜访,恳听李老的想法。

李老见他大方又诚恳,本就欣赏他,直接答应下来,还表示自己欢迎之至,定与顾大学士论个痛快。

朝中武将擦了擦汗。

早朝吵起来不是什么稀罕事,隔三差五来一回,但是吵得这么激烈,他们还不怎么听得懂,确实是少见。

文官们则是愣住了。

顾璋不了解,他们可太了解了,李老是礼部的定海神针,从陛下即位起,大大小小的祭祀、典礼都是由李成一手操办的,最是重礼,人也严肃刻板,少近人情。

本该是最看不惯顾璋这个提议的人,怎么他们一个不注意,两人就要在府邸上煮酒论道了?

下朝后,顾璋被明盛帝召见,他随着小太监去见明盛帝。

明盛帝对他今日早朝上突然的提议好奇,怎么会临时提出要女子来参加考试的想法?

顾璋当然不会说黎川那事,一来坑朋友,二来明盛帝也不一定认可他的想法,容易暴露他的意图。

他想着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来。

顾璋捧着刚赤府的来信:“这不,我收到刚赤府的来信,才想到这一茬的。”

“当老师这活可不轻松,要是学生太笨,那辛苦的就是我了!”顾璋咸鱼得理直气壮,“我要挑最有天赋的,一学就会的,最好教一次我就能功成身退。”

他美滋滋地畅想:“第一批弟子学会了,就让他们去教,我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顾璋表现出一副“一切阻碍我咸鱼躺的,都要退让!”架势,唬人得很。

这话也起码有六分真,他虽然开了学校,但是可不乐意一直朝九晚五,一遍遍讲着重复性的知识,做着重复性的工作,这次特殊,他的小姑娘身体不适,他想留在京城让媳妇安心养身子,这才主动拦下了这个差事。

明盛帝信了,顾璋是因为收到了刚赤府的来信,发现也许还有更有天赋的,未免自己学生太笨,自己遭累,这才有了这个想法。

毕竟连他这个皇帝,也要为顾璋的懒散爱玩退让,已经批了两次足足一个月的休假了!

他这个当皇帝的都没这么奢侈享受过。

明盛帝问:“既如此,不如朕派一批举人随你学,他们能中举人,天赋定是绝佳的,不必如此费心。”

顾璋忙拒绝:“我说的天赋,和读书的天赋,可不是一种天赋!”

见明盛帝对女子入学这件事没什么特别偏向的态度,中立得有些随意,顾璋不打算跟他继续聊这个话题,转而打听起李成此人。

明盛帝听顾璋打听,好笑道:“你也有怕的时候?”

顾璋正色:“我这叫知己知彼,怎么能叫怕呢?”

在明盛帝注视下,顾璋泄了气无奈道:“好吧,我承认李老有些难缠,今早对辩就能看出他才思敏锐,思辨犀利,若不是这几年也没落下读书,怕是今日就要落下风了。”

顾璋瞅着明盛帝,那乌亮的眸子里,分明写着“您帮不帮我?”

见他这副有些微微苦恼,却越挫越勇的模样,明盛帝更多了几分喜爱。换个人来,指不定要害怕退却,或者又恼恨老城倚老卖老,以礼压人了。

明盛帝给顾璋讲了些李老的性格和事迹。

李老是书香门第出身,年轻的时候做过谏官,外任修过水渠、干过实事,回京城后在户部、工部都任过职,精明干练,很少出差错,也是上了年纪之后,身体有恙,这才去礼部做轻省活。

顾璋打听完了消息,派人回家说了一声,就欢快地跑去李尚书家蹭饭了。

顾璋跟着门房往里走,在一间简约大气、细节又处处精致的书房里,见到了正在煮茶的李尚书。

顾璋行了一个晚辈礼,起来后,他往桌上一瞅,有些惊讶,这好像也是一本报纸剪贴册,秋娘剪贴收集的那本是破案故事,这本好像收集的是他的十万个为什么。

顾璋的相貌确实俊朗,又总爱笑,眉宇间尽是洒脱和疏朗,二十多岁正是生机勃勃的年纪,又有一身不俗的才干,正是最讨这时候许多长辈喜欢的模样。

李老想着自己在早朝上说话不客气,年轻人又有功绩,多半自傲,本以为会遇上气势汹汹找上门来的顾璋,这会儿发现顾璋笑得温和有礼,晚辈礼也是做得足足的,还真有些出乎意料。

和他老友们说的“最会诡辩”“是个刺头”“你可得小心了”好像有些不一样。

如果薛将军、燕先竹等一干人在这儿,绝对会痛心疾首地喊:“这小子初见的时候最会装乖,你可千万别被他这副模样给蒙骗了!!!”

可惜李老是听不到这声提醒了。

李老严肃的表情也露出些笑意,抬手请道:“坐。”

顾璋坐下后就顺手帮着煮茶,这些活他和媳妇煮茶的时候都做惯了,顺手的事,边煮茶边和李成拉起了关系。先说我听说过您的事迹,心里也是敬佩的,又说起他曾经得戎锐教导,戎锐又是您的好友,他也算是半个好友弟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