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办法(第2/3页)

谢瞳也叹气:“董昌、范晖、钱镠之流,残民以逞,竟然连连得志,老天真是无眼。”

其实,在朝堂诸公眼里,董昌的形象可好着呢。

这货任威胜军节度使,领越、衢、台、明等八州。就连钱镠原本都是跟他混的,因为击败刘汉宏的功劳,得了杭州刺史之职。今年朝廷又授钱镠武胜军都团练使的职务,领有杭、苏数州之地。

孙儒大败之后,钱镠也捞了点好处,收编了部分溃散的蔡兵,编为武勇都。

此人野心勃勃,穷奢极欲,为此横征暴敛,“重敛其民以事奢僭,下至鸡鱼卵鷇,必家至而日取”。

连一只鸡、一条鱼、一枚鸡蛋都要抢走,以满足他穷奢极欲的生活,百姓多有破家而亡者。在老家大兴土木,广置豪宅,装修极其奢靡,还非常讲究排场,随从、侍卫极尽威风之能事,比邵树德、朱全忠这类排场还要大。

对付不听话的手下,动辄凌迟、剖心、挖肝,其残暴和豪奢,不愧是乱世武夫。

若不是他爹很有智慧,时不时劝说,估计要走上不归路了。

董昌也经常搜刮百姓财货。

不过他没忘了朝廷,搜刮来的财货,拿出相当部分,每次派五百军士送往长安,贡赋不绝。朝廷对他不知道多喜欢了,目前已经晋爵云安郡王。

去越州宣旨也是一桩美差。

董昌接到诏书后,会数上面有多少字,一个字赏一匹绢,天使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不过最近董昌有些不满,经常对左右说,上供得这么勤,朝廷连个越王都不舍得封,让他很是失望。

这尼玛!果真是无知者无畏。

方今天下,邵树德、朱全忠、李克用都没敢索要王爵,董昌倒是胆子很大。

不过最近可能有些变化。

坊间传闻,朝廷可能要给董昌晋爵越王,据说是受到了某些压力,也不知道是谁给的。

如果董昌晋爵越王,那事情就没法控制了。天下那么多藩镇,是不是都要封王?即便不全封,几个强藩之主总得封吧?

董昌这厮,也不知道脸怎么这么大,王爵你承受得起么?

“商山道至今还没开。”同乡继续说道:“每隔数日,我都遣人跑一趟商州。昨日府中仆人刚回,商州那边有贾客传言,商山道九月才会开,襄阳战事已停,然乡间还有一些溃兵山匪作乱,赵匡凝、李延龄二人遣兵搜剿,还需一些时日。”

谢瞳默默听着,听完后拱手致谢。

他知道这话是说给他听的,同乡帮到这份上,够意思。

“而今走商山道的商徒多不多?”谢瞳突然问道。

“那要看做什么买卖的了。若是轻便财货,如绢帛、茶叶,走汴水和商山道差不了多少。”同乡说道:“不过现在走汴水的少了。”

“为何?”谢瞳奇道。

“一个是汴州太不讲究了。”同乡看了谢瞳一眼,道:“赋敛重了,东平郡王莫不是很缺钱?另外一个么,从洛阳到陕州,中间二百余里渺无人烟。”

竟然是这个原因!谢瞳有些无奈。

商徒从江南转运货物,如果走汴水的话,一般在万胜镇、圃田镇或河阴卸货。然后就面临一个问题了,怎么运输?

中间大片的无人区,还军堡林立,一个不小心就被汴军、夏军当奸细抓了。即便最后查明你不是奸细,但货物也未必能找得回来,商徒谁敢走这条路?

邵贼!生生把一条商路断了。而关中、朔方商徒,还能经河东、河北贩卖货物。听闻最近粟特、回鹘商徒势力崛起,这都是在给邵贼贡献商税。

江南、淮南商徒,若想去关中,以后怕是只能走襄阳,经商州至长安。

汴水商道,生生少了一大块利益。

“树德有不臣之心,为何天下之人不醒悟?”谢瞳有些烦躁,问道:“商徒还往关中跑,士子还来长安考学,各镇还向长安输送贡赋,岂不是输贼耶?”

同乡沉默了,半晌后反问了一句:“树德不臣之举在哪里?”

谢瞳愕然。

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没有,说他是中兴之臣都不过分。

但附庸华州、陕虢、凤翔、兴元四镇,实控金商四州,最近又让襄阳臣服,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忠臣。

“罢了,这事我不和你理论。”谢瞳叹道:“你家做的汴州生意,我可以帮忙说项,然还有一事需着落在你身上。”

“南衙北司诸官,不满树德者甚多。今后使者往来,消息传递,还需你家商队帮忙。”谢瞳说道。

宣武军进奏院往来长安的官方使者,如果不是处于战争时期,陕虢、华州、渭北方面一般不会拦,毕竟邵树德还要做做样子。但肯定会严密盘查,不是很方便。

但私人往来就不会这么严密了,也查不过来,这就存在机会了。

“你要做何事?如果太危险……”同乡有些吞吞吐吐。

“不会有多危险的。”谢瞳摆了摆手,说道:“就多带一两个人罢了。”

同乡默默无言。

其实在他看来,天子跑都没地方跑了,还能怎么着?莫不是还敢耍小性子?圣人那么聪睿英明,难不成还会意气用事?

大唐朝廷如今一半的面子,差不多都是灵武郡王给挣回来的,何必呢?

他也喜欢在长安采买西域胡商的货物,然后带回南方售卖,其间获利之大,一般人难以想象。

现在这样不是挺好么?灵武郡王又没废立天子,相反贡赋不断,还诛杀了田令孜、杨复恭这等名声极坏的权宦。宣武、朔方两家罢兵,日子就这样继续过下去,应该是最好的。

“此事就这么定了。”谢瞳不给他犹豫的机会,直接说道。

同乡仔细权衡利弊,最后还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与同乡定下此事之后,谢瞳也松了一口气,想了想,他又带上行囊,往长安而去。

长安城里繁华依旧。

时值中秋、重阳两节之间,节日气氛很浓,民间出行游玩的人很多。

毕竟是京城,有钱人还是多啊!天下各镇输送财货到长安,到最后养的都是这帮官宦家眷以及依附于他们的大大小小的食利阶层。

谢瞳对这些人不感兴趣,他着重观察的是其他各色人等,比如各镇士子。

中秋、重阳佳节,又到了士人聚会宴饮的时候。考虑到明春二、三月份还有科考,如果还有考进士的想法,这时候就得想办法打响名气了。

写几首好诗,游走于各个聚会,是最简便快捷的办法。

谢瞳看着那些兴高采烈的士子,心中忧愁不已。

邵树德控制山南东道,不臣之心再次暴露,有识之士不该群起而攻吗?怎么一个个都像没事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