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九十五章 水泥和晒盐

秦直道现在依旧在用, 而且相当的好用,若是天下的路都能和秦直道一样,不仅来往容易、运输也方便得多。

可惜秦直道只有一条。

修这样的一条直道耗费太多太多了, 哪怕是他也修不起这样的路。

若是水泥当真如天幕说得那么好,倒是可以把长安附近的路修一修, 若是造价便宜, 还能多修一些路。

**

汉高祖时期

韩信自从被贬后常常装病不上朝, 整日在府闷闷不乐。

哪怕因为天幕出现,刘邦对他态度好了很多,韩信还是高兴不起来, 他又没有谋反, 刘邦却以谋反的罪名绑了他,还削了他的王位,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里碎碎念,面上也带了些不快。

听到下人来禀告天幕又出现了。

韩信不悦道:“出现就出现与我何干?难道这次说的又是哪个大将?”

下人讨好道:“天幕这次说的是侯爷您啊。”

韩信刚闷头喝了一口酒,闻言瞬间扔掉手里的酒壶,“真的?”

“真的真的, 正说您……”

下人话还没说完, 韩信人已经不见了。

韩信久不出门, 看到日光还有些不适应, 他抬手挡了挡, “来人,给我搬张椅子出来。”

因为天幕的出现, 大汉已经用上了椅子, 不用跪坐蒲团那一套了。

韩信刚坐下就听到他被套麻袋送给始皇的阴嫚公主。

韩信:“??”

不是!他怎么老是被抓?

王蓁见了他一面派人抓他;赵霏路过淮阴县突然想起他,派人抓他送给始皇;现在又来一个阴嫚公主,做梦喊他的名字, 宫人为了讨好她,让人抓他。

靠!他就这么好抓?

一定是刘邦!

肯定是刘邦让史官在史书上说他的坏话。

待听到“弱小可怜又无助”时,韩信脸都黑了,“谁弱小,谁可怜无助了?”

说着就要拔剑,可惜剑并没有带在身上。

气得他起身踢了一脚旁边的大柱子,靠,他在史书上到底是什么形象,怎么每本书都把他说得那么……好哄。

……

唐太宗时期

“水泥!”李世民眼睛亮了,“这水泥若当真如天幕说的那般好,这书倒是可以买。”

光是晴天没有尘土,雨天不泥泞就能打败大唐百分之九十五的路,更不要说这样的路居然如履平地。

没少打仗的李世民太了解这样路修出来会对军事有多大的好处了,运粮方便,增兵支援也方便。

这么一想,李世民又有点酸,“好像大秦每回的书都很不错啊,总有能用得上的东西。”第一本就不用说了,一个灌钢法就够让人眼馋了,更别说那本书还有造纸术、雕版印刷等东西。

第二本的高产粮食更是让人趋之若鹜,赠品还是黄金瓜种子,真是手慢一点都抢不到。

现在这本才刚开始呢,就又是卫生纸、水泥的,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呢。

虽然他的火.药也很好,但再多来几本他也不介意的。

【虽然水泥在现代是司空见惯的东西,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泥,但在古代水泥还真是个奇迹一样的存在。

因为古代没有水泥粉碎机,光靠人力粉碎石灰石,那不仅效率低而且还会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得不偿失;而且水泥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用沙子搅拌,还得是河沙,沙漠的沙子不行。

河沙用量还不低,古代采集沙子也不像现代有专门的机械,光靠人力又能采到多少沙子?最关键的是古代交通运输落后,也很难将沙子运出去。

所以哪怕知道水泥的配方,在古代也很难大面积推广水泥,只能小范围使用。

当然了,小说是不需要逻辑的,小说中阴嫚找到了墨家,她出原理和小部分技术,让墨家制作水泥粉碎机。

墨家不愧是战国时期最厉害的发明家,通过阴嫚描述的水泥粉碎机原理还真制作出了可以粉碎石灰石的机器。

当然了古代没有电,机器不能自动运转,得需要人力转动,而且粉碎的石灰石也不是一步到位,后期还需要人工翻修,不过相比直接用人力粉碎石灰石已经好了一百倍。】

大秦

秦始皇眉头微微一皱,这么说水泥并不适合大面积使用?

听到墨家做出了水泥粉碎机,秦始皇目光一亮,完全忽略了顾清瑜说的‘小说是不需要逻辑’。

“来人,宣墨家巨子入宫。”

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水泥上,阴嫚眸光微动,若有所思,书中的父皇未必是不知道女儿不对劲吧?

可是他相信了书中那个有问题的‘阴嫚’,是因为那个‘阴嫚’能给他带来卫生纸、水泥等物,因为她有用。

正如父皇在得知李斯、赵高、胡亥一共篡改诏书后,毫不犹豫将赵高赐死、胡亥下狱,却留下李斯一样。

只因李斯对父皇,且无可替代。

阴嫚垂眸,若她也有书中‘阴嫚’的本事,是不是也可以不用遵循宫规,不用小心翼翼地讨好父皇?

若她也有一技之长,是不是可以不用日日待在这深宫之中,做一只没有自由的鸟儿?

阴嫚双手攥紧衣角,目光坚定地望着天幕,她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她是公主,有钱有人,想做什么应该比普通人容易才是。

**

咸阳城内

墨家巨子眼前一黑差点没晕过去,虽然天幕在夸他,但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每次天幕出现,始皇都会召见他,然后交给他一些书。

他承认一开始他是狂喜,因为这些书都是他想买却买不起的,而且收到书后,巨子带领墨家所有弟子一起认真研读,想做出书里提到的东西。

可发明一样新东西哪里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书里写得并不详细,只有原理和主要材料罢了,剩下的就需要他们反复试验。

他们得了书以后没日没夜研究,至今也没研究出多少样,反正远远比不上天幕提到新东西的速度。

更要命的是他们都这么努力了,始皇还在催。

使得他们本就不易的生活雪上加霜。

墨家巨子含泪望着天幕,心道:求别夸了,再夸下去命都没了。

这时,一个墨者走了过来,他同情地看了一眼墨家巨子,“巨子,宫里又来人了。”

墨家巨子轻声一叹,果然如此。

“把之前做好的望远镜和放大镜带上,你和我一同进宫。”

来传信的墨者连忙摆手:“不…不,我就不去了吧。”

墨家巨子瞥了他一眼,“那你留下来做昨天失败的防震马车。”

墨者果断道:“那我还是去吧。”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石灰石、河沙?”刘彻略一思索,便吩咐宫人道:“派人挖些河沙回来,顺便准备一些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