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生意爆火

落在海边的木板车和筐被守卫送了回来, 连带散落的韭菜也捡了起来放在筐里。

至于老龟,在海珠去衙门时先被冬珠领回来了,吃饱了又大战一场, 回来就爬盆里沉在水里了。

海珠晾干头发就开始择韭菜, 不知道是没缓过神,或是如她奶说的那样长了个憨胆子,她亲手杀了人,这时候竟然没有害怕, 还琢磨着择了韭菜明天去摆摊卖饼。

她的镇定影响了冬珠和风平, 一直砰砰跳的小心肝在浓郁的韭菜味儿里恢复平静。

日落黄昏时, 魏金花和郑海顺提了只母鸡过来看望。

“荆娘你把鸡宰了,炖锅汤让海珠多喝一碗,给她压压惊。”魏金花说。

“丫头厉害的很, 我遇到这情况可不敢冲过去。”郑海顺的话里带着满满的赞叹, “了不得,我在码头干活,有人提起你, 我说那是我大侄女, 他们都夸你。”

海珠笑了。

魏金花拎个板凳去帮忙择韭菜,“明天还去摆摊?”

“去啊, 今天是今天, 明天是明天,该过什么日子还过什么日子。”海珠说。

“这大白天的怎么就有匪寇过来了?今年匪寇这么猖獗?”郑海顺跟齐老三感叹,他不乏忧虑, 匪寇能潜到海边来杀人, 年后他们出海了还有活路?

齐老三叹气,这不是他们能操心的。

正说着, 韩霁跟沈遂过来了,郑海顺跟魏金花立马起身离开。

出海剿匪一趟,韩霁消瘦许多,本就英武的长相越发冷峻,看着很是唬人。他一踏进门,院子里的说话声骤然消失了,海珠看她家里人不自在,领着两个人出门说话。

“你今天过来的?”她问。

“刚上码头就听说了你大败匪寇的壮举,来不及准备贺礼先来献个心意。”韩霁露了个笑,注意到附近住的人在往这边看,他抱臂打趣:“这下可出名了。”

“还有心情开玩笑,看样子情况不太严重?”

说起这个,韩霁重重呼口气,他刚从牢里出来,抓到的三个喽啰不算是匪寇,是东边渔村的几个泼皮,跟匪寇有过接触,想要效仿匪寇屠村的行为,杀几个人作为投名状。

“没审错?想趁乱杀人也该是天黑了,哪有大白天游在海里杀人的,还是说他们的目标就是海上的渔民?”海珠看向沈遂,这几个人水性挺好啊,他怎么还缺人缺到来她家打起风平的主意了。

“他们本来是偷了艘渔船,准备在码头上岸,等天黑了行事的。但船上载的人太多了,压翻船了,正好离岸又不远,他们就打算游过来。”沈遂一言难尽,他该庆幸翻了船,这帮人栽到海珠手里,真让他们从码头上来了,今晚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海珠:……所以那个被割喉的渔民是倒霉到家了?

“我还在想匪寇大白天都敢上岸杀人,那可完蛋了。”她吐槽,“不是就行,我明天能放心去摆摊了。”

韩霁就是过来跟她说一声,他还要去这边的卫所布防,交代她晚上别出门,就领着沈遂走了。

海珠回去跟家里人说,齐老三又去给郑海顺说,街坊邻居也借口送点吃的过来打探消息。

天色渐黑,家家户户紧闭大门,突然听到墙外响起悉索的脚步声,巷子头住的几家人吓得白毛汗都出来了。

“咚”的一声锣鼓响,锣声余音未散,巷子里巡逻的守卫高声解释今天在海边袭击渔民的“匪寇”身份,“明日午时在码头斩首示众,尸身投进大海。”

开门的吱呀声接连响起,在嗡嗡嗡的议论声里,守卫继续说:“从今夜起,夜间有守卫巡逻,如有要事出门,随身携带户籍。夜里如有不对劲的动静,可大声喊人。”

“有守卫巡逻那我可以安心睡觉了。”

“大嫂,夜里听到动静你别出来,就在屋里大声喊,我们听到声音就出去。”

“对对对,听到喊声的就开门出来,我们人多,吓也给他吓跑了。”

巡逻的守卫走远,街坊邻居赶紧锁门,一阵落锁声后,街巷安静下来,远处的锣鼓声清晰地传了过来。

“还是住在这边好啊,白天守卫驻守,夜间守卫巡逻,在村里鬼管你。”海珠故意在她奶面前感叹。

“那也没办法啊。”齐阿奶叹口气,“别想多了,先回屋睡。”

海珠不多说,她只是见缝插针先埋个种子,看时机合适了能不能发芽。

*

镇上增加了巡逻的守卫大大安抚了民心,隔日是个好天气,一大早的,街上就热闹了。

海珠清点了木板车上装的东西,琢磨了下没有漏的,就开门让齐老三把木板车推出去。

“我以后打水的时候也推木板车过去,一次能多提两桶,比挑担子还轻松些。”齐老三说。

“哎,这是去摆摊了?”买水的阿嫂跟海珠说话,“在哪儿摆摊啊?卖的什么?待会儿我去给你照顾生意。”

“卖烙饼,在长明酒馆旁边的巷道里。”一提照顾生意,冬珠就格外机灵,“卖别人是两文钱一个,阿嫂你去了五文钱卖你三个。”

海珠摸了下冬珠的头,冲阿嫂说:“我家她说了算。”

冬珠吐舌一笑,格外得意。

“行,我待会儿就去。”

秦荆娘走在一旁不插话,风平跑快了她会出声喊一声。

长明酒馆外的巷子口已经摆起了桌子和长凳,陈老板站在酒馆外面见海珠过来了,他走过去说:“今天出了日头,我猜你就会过来。”

“陈叔费心了,还没吃早饭吧?我待会给你烙饼送去。”海珠把木板车上的东西卸下来,继续说:“吃过早饭也没关系,我少送两个你塞塞牙缝。”

“我牙缝没那么大。”瞅着客人来了,陈老板不再打扰,回了他的酒馆。

炉子里的火还没烧着,摊前已经围了一圈人,都是冲海珠过来的。昨天下午有人看到她认出了人,说她天气好的时候在街上摆摊卖饼,恰好又有人吃过,七分的味道夸成十分。

这不,一大早就有一帮闲人找过来了。

“小妹,饼子是好吃,你要是做罐汤配着才好。”有人提意见了。

“再摆几张桌子也好,我觉得这饼子出锅了最好吃,拿回去凉了就少了几分滋味。”吃惯了早肆的食客有些遗憾不能坐着吃。

海珠忙到没时间回话,客人一波接一波过来,围的人越多,过来凑热闹的越多。后来的人一听摆摊卖饼的是昨天跳海杀匪寇救人的姑娘,越发耐得下性子等,非要让她赚到自己手里的铜板。

秦荆娘先前还只是帮着收钱,看海珠累得活动手指头,她也洗了手过来揪面团包馅。

冬珠翻饼子翻得手腕疼,每当她要坚持不住了就看一眼钱箱里摞在一起的铜板,瞬间浑身都是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