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045 迷音奖

自Crown几人出道以来,参加的时尚活动寥寥可数。

参加金弦奖的时候,他们甚至被SEM粉丝嘲笑穿的是国产杂牌。

时尚资源通常是衡量明星价值的重要指标,这一点对女明星尤其不友好,因为时尚博主会把女明星从头到脚扫视一遍,进而确定她穿着的是成衣还是高定,当季还是过季,并和其他女明星进行赤裸裸的对比。

娱乐圈的势利,在时尚圈体现得更淋漓尽致。

Crown团一直没朝着时尚领域发展,至少对比《Idol X》和《热血新生》出道的两组限定团,Crown的时尚资源是最惨淡的。

但就算如此,成员们也没考虑过往这方面发力。

然后,几人被告知,有几家奢牌主动表示借衣服给他们,其中包括SEM代言的C家。

袁承看了几人一眼:“你们觉得明星的地位从哪里来?”

——这就是Crown团有衣服穿的理由。

《夏花》一张EP几乎在乐坛投放了一枚炸弹,论人气,如今的Crown完全不逊色于TIMEE和Tix。

何况顾熠还主演了孙有明的《一枚信笺》。

一直以来,孙有明的男女主都是时尚圈的宠儿,即便《一枚信笺》还未上映,顾熠也有资格穿上高定了。

时尚活动的氛围让几人颇为不适应,不过摄影师上前的时候,几人还是配合对方完成了一张照片的拍摄。

“顾熠,可以来一张单人照吗?”

顾熠点了点头,面对镜头摆了一个造型。

这两张照片不久后登上了时尚杂志《New F》的主页。

“是谁说Crown团时尚品味不行的?”

“哈哈哈,能看出成员们都很保守拘谨,但这样看的话,效果才不过度啊。”

“+1,太能凹了显得太油了,清新一点更好看。”

“没有人和我夸顾老师的这张吗?!”

论咖位,在参加这场活动的明星里,顾熠并不能排上号。

可《New F》杂志特意把他放在了照片合集的第一张。

照片的背景和其他明星一样,顾熠也没有刻意凹造型,从成片的效果看,他只是静静瞥了一眼镜头而已。

然而,多么繁复的背景、多么华丽的造型都比不过这春水般的一眼,时尚活动的背景本就经过精心的设计,明星大多需要强势展示自我才能压过,可顾熠不必,他只要站在那里,他本身就是镜头的中心。

几人身着的品牌也在第一时间认领了两张照片———由于顾熠那张拍摄得实在出色,照片被《New F》贴出之后,就有很多粉丝改了微博头像。

“感动的年末,粉Crown半年最幸福的时刻。”

“+1+1+1,营业最棒,营业最帅!”

“感觉皇冠团属于那种要么不出来,出来之后绝对不会掉链子的,这么一想,营业少似乎也不是坏处了。”

“笑死,真的卑微。”

粉丝们抱怨虽多,但Crown成团以来,唯一的缺点就是营业少,《夏花》这场EP暂且不论,只要有成员们登场的舞台,他们总是竭尽所能为粉丝呈现最好的状态。

“谁敢想,我今年只给皇冠团花了宝贵的两块钱!”

“我比你多两块,送了我对象一张《夏花》。”

“只是没抢到跨年晚会的门票罢了。”

“+1,我甚至幻想过这群人会出来开演唱会,但仔细想想,才四首歌,他们舞台都不多,演唱会更是猴年马月。”

“继续卑微。”

这场时尚活动产生的结果是———Crown接到了几家奢牌的合作意向,具体由经纪人去谈,成员们并没有对某个品牌的偏好。

几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不久后的迷音奖上。

新歌《黑与灰》不算小众,但和《夏花》的四首歌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有点轻飘飘的软绵绵的,但节奏是好听的。

在新专辑里,几人想做更多的尝试,曲目类型和《夏花》相近,但歌曲本身则更多样一些。

“顾熠,有你的信。”

袁承抱着猫过来,顺手递给顾熠一封信:“好像是你的杂志投稿。”

袁承如今已经习惯了顾熠的种种神奇行为———比如说公考直播,比如说写论文投杂志,作为经纪人,他甚至无法阻拦。

怎么阻拦,觉得顾熠是不务正业吗?

公考直播的观看人数比带货直播还多,袁承悄悄进去瞥过一眼,只看到满屏的「顾门」和「a推b,-b推-a」,仿佛进入某个大型传销现场。

而论文———他的感受和杨艇一样。

瞎了。

休息的间隙,顾熠拆开信。

的确是杂志社那边的回信,编辑洋洋洒洒写了不少内容,最后也没有告知顾熠是否采用,只提醒他去看邮件。

从《一枚信笺》剧组回来之后,顾熠就一直在忙,连邮箱都忘了登陆。

《化学家》杂志果然给他发了邮件,还是好几天前的。

在邮件里,编辑问了顾熠几个问题。

顾熠皱着眉头,一字一句斟酌着回答。

他这篇论文是在《一枚信笺》剧组构思完成的,这一篇写的时间比投给《化学与生活》的那篇长很多,下笔也更加慎重。

《化学家》这家杂志既讲化学,也讲化学人,而《一枚信笺》这部作品中的男主沈遥正是许多化学人的集合,顾熠写的这篇论文也是在某位化学家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探讨。

相比前一篇,这篇涉及的实验篇幅更多。

……

顾熠沉思的时候,其他成员都没有打扰他,练歌的声音都低了一些。

杨艇拍了一张照片,配文:“沉思者顾老师。”

按一惯的套路,照片发出去之后,接下来就该是粉丝们的花式吹捧时间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直到———

“话说,顾老师捧着的是《化学家》杂志吧?”

“双月刊,看封面……应该没错了。”

“正在回复导师短信的我好想死,本一千人里出四个的人才真的悲观又绝望。”

“已经不止一次里听说一千人里出四个,到底是什么梗?”

“250啊!还能是什么?”

话题默默从顾熠转移到了变态的论文人和导师们的惊天之语,应届生们表示内心十分绝望。

“摸鱼时刻看到《化学家》,就像看到我导慈悲的脸。”

“+1+1+1,没那种气氛了。”

“@顾熠,这篇文如果没发的话,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吗?”

“啊啊啊啊啊,给我二作就行!!”

杨艇美滋滋地关掉手机。

每当他怀疑队友是个变态的时候,广大网友就会用实际行动证明,没错,他的队友的确是个变态。

他和变态格格不入是很正常的。

不是他的错,是顾熠的错。

顾熠花了挺久的时间回完问题,又把自己的回答检查了一遍,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