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入选

虽然门房通报的时候语气和缓, 但是在有客的时候见告家主,也着实因为汝南王来的急,现在已经在正门前等候了。汝南王既要亲自过府一叙, 彭通也知禁中或有大事,不好意思逗留。倒是顾氏劝彭通留下, 去后院见见女儿。彭通也是与女儿阔别日久, 心中积攒千言万语。在他眼中,女儿比他的那些儿子都有出息,恨不得把所有的家私塞给女儿做嫁妆, 日后选择怎样的人作为归宿,他也是十分慎重。

今日彭通前往国公府以厚礼以赠, 其实并非不想与陆家结亲,而是太愿意与陆家结亲。但是邓钧毕竟也是太子的人,其人已坐到北凉州刺史一职,如果贸然拒绝, 那么未来的政治风险他也希望与陆家一同承担。这次来主要是要打这个招呼。靖国公夫妇自然也是明白,既未退回这些礼货, 那就表明愿意促成此事也愿意承担这份风险, 但陆昭所说也对他有所触动。

作为父亲,彭通自有考量,但所有的考量是否皆为爱护也要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对女儿的尊重。

彭通思忖片刻,先与几位族中亲长作别,随后便到后院与夫人女人商议亲事。

彭耽书与陆昭一样, 有官职在身, 难得归家,此次也是与陆昭结伴出宫。国公府对她们母女一行人照料得十分周全, 衣食供应皆丰,彭耽书同样也报之桃李。她闲暇时间不多,也难如其她闺阁女一般操持针线。所幸女尚书这个职位月奉不少,素日也常有赏赐,彭耽书便常常托请人去东市置办礼货,时不时送给主人家与照顾她们母女的掌事、仆下,数月相处下来,已如一家人一般。

一家分别近半载,如今相聚也是感慨万分。彭通先关心了夫人与女儿的境况,也将西北的一些家事说与二人,最后自然也就说到了女儿的婚事和邓钧求娶一节,对于邓钧相救一事果然只字未提。彭通素知女儿脾性,因此也就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自己的看法。

“为父明白,你素有几分烈性。因这几分烈性在,夫婿上为父一定要为你选一个能够包容你的人。车骑将军陆归为人温和,但先前伐吴之战中陆归死战不降,想来也是有几分烈性在。而且他从一个降国遗族做到这个位置,其人必然也有强横阴暗的一面。一旦夫妻之间有什么摩擦,你是未必肯吃亏的,他难道就一定会让步?就算人家几次肯让步,但时间久了也会让你二人越走越远。”

“至于邓钧,与陆归就不一样。邓钧寒门骤起,许多地方都要依赖我家,况且邓钧本人处事较为圆滑,官居刺史从出身来讲基本已经到头了。这样的人对于我家来说好掌握,假使我家女儿稍有不顺,为父举家俱可上阵为我女儿打抱不平。而且邓钧与陆归对你的感情基础也不一样,诚如陆尚书所说,邓钧对你至少是深情爱护的,夫妻之间的包容期也会更长。”

彭通说完长舒一口气,觉得也算是对女儿交待明白:“婚姻大事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未来日子还是要你们夫妻自己来过。这一次,便交予你自己做主吧。”

汝南王元漳离开禁中,第一站便是陆家,原因则是陆家也在备选帝婿名单之列,而且皇帝此次用意实在不太明朗。

元漳以宗王身份入府,陆家连忙在府门设立步障,隔绝一切闲杂人等。随后,陆振携全家亲自由正门迎接,寒暄过后则立马赶到已经准备好的别室议事。

“我也不瞒国公和殿中尚书。”汝南王元漳饮了一口茶后急忙切入正题,“皇帝昨夜忽然命我等筹备公主择婿一事,听闻太医令褚胤等人俱侍奉在侧,只怕圣躬……”

陆振点头道:“明白,明白。”

元漳继续将情况说明:“今日一早,我等为陛下拟选名单。只是这些提名也非出自我等私意,帝后宗亲、三公九卿对此都有提名权。这是名单,还请国公和尚书过目。”

陆振将名册看了一眼,摇头笑了笑,随后将名册递给陆昭。陆昭展开名册,如今备选帝婿的人选有六家,分别是陈留王氏王谌、京兆卫氏卫渐、京兆韦氏韦崇、陇西祝氏祝悦、南阳陈氏陈霆以及自家兄长。

从地域上看,此次遴选北人四家,南人两家,因陆昭已定为太子妃,那么此次重北轻南也是应有之意。从官职上看,陈霆、王谌、韦崇、陆归四人,自身或父亲都有禁军背景,而参选之人中只有卫渐一人任文职。但事实上,卫渐与卫冉丧父未满三年,虽然已夺情任官,但是从风评考虑也实在不宜娶妻,可以说是注定落选。如此一来,剩下的五个人都算是时局中执掌军权者。单单透过此节,陆昭便看出皇帝有一种极大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甚至已经凌驾于对未来开拓的信心之上。

“未曾想左卫将军也在入选之列。”元漳道,“此次人选与殿中尚书涉及颇多,如今离大议日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殿中尚书若想做布置,也要抓紧时间。对了,此次太子也有提名资格,只是如今未定。皇后那便人选也未呈送。”

这一层意思便是要让陆昭趁着人员名单未定,可以通过皇后安排自己想要的人参选。

陆昭颔首道:“大王为我家费心费力,实在感激不尽。此次遴选之事,依我看也是深意莫测,你我两家并非外人,我家若有安排,必然先行告知大王,大王如有所虑,也可直言告诉我家。”

“那是自然,自然。”元漳又向陆振道,“时辰有些急,京中还有数家需要奔走,恕在下失礼,先行告退了。”

“无妨。”陆振命陆昭好生相送,又亲自命家中掌事从府库取了大量礼货直接送到汝南王在京郊的庄园中。待陆昭送走汝南王回来,陆振才指着这份名单笑问道:“阿貉觉得皇帝此次何意?”

陆昭重新接过这份名单,思忖片刻后,道:“女儿认为,皇帝的意思有两层。此次参选之人多是禁军背景,卫氏尚在孝期,注定退选。祝悦如今在北镇,公主也不可能嫁过去。我既已许给储君,那么兄长此次也是陪衬。如此一来剩下的几乎都是禁军背景,且大部分是出自殿中尚书府。如果王谌、陈霆有一人得选,那么日后必然倚重皇室而偏离我家。这是皇帝想要肢解陆家在禁军中的势力。”

“还有第二层意思。如今王子卿任职未定,皇帝压力也是颇大,因此要借由公主婚事抛出一个震惊朝野的大议题。此事涉及利益甚广,得选者所获利益巨大,因此众人也希望在获取最大利益后,再以此作为筹码与王子卿谈条件。如此一来,王子卿的任事便会自然而然地被高高搁置。只要拖延过这段时间,渤海王能在王子卿离都之前到达洛阳,那么皇帝便可封王叡为司隶校尉,且司州的局势不会让王子卿一人拿捏。皇帝这是在为司州布局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