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天光熹微, 寒风北来,一股一股呼啸着吹过凉州城。

城门稍开,一列兵马队伍疾驰出去, 迎着烈烈冷风,直奔城外东北向而行。

天色在阵阵疾行的马蹄声中逐渐亮起, 冬阳淡薄照下之时, 兵马勒停。

远处横山起伏, 近处荒草凄凄,一直往前却是一块平整的高地,半遮半掩在大风吹过的茫茫尘烟里。

那是西突厥定下的会盟地。

“军司,就是这里了。”胡孛儿转头往旁看, 此行由他带兵作为亲随跟来。

穆长洲坐在马上,一手扯缰,身上一袭乌锦翻领袍衫,绑缚护臂,腰间蹀躞带上只佩了把刀, 低声说:“稍后一切随机应变。”

胡孛儿应下, 又有些迟疑:“军司又何必非来这趟?”

“此时不来,他们就会围去凉州了。”穆长洲稍一抬手, “记好安排, 随时听我调令。”说完一振缰绳,疾驰而去。

马蹄踏上高地,一圈低矮围帐竖在那里,帐边挑着使节旌旗,以示围帐之内不动干戈。当中露天铺毯设案, 奶酒飘香,已经有人坐着等候。

远处就是列阵以待的西突厥大军, 马嘶旗扬,黑压压漫长绵延的一片。

穆长洲利落下马,解刀扔给胡孛儿,直接步入围帐。

胡孛儿接住他刀,紧跟在后,刚到帐边就被一侧的西突厥兵卒给拦住,气的胡须一抖,只能候在帐外。

帐内只有年近六旬的西突厥可汗一人坐着。

他自案后起身,深目勾鼻,眉鬓微白,辫发后垂,身上袍胡厚重,以突厥语道:“闲田之事后,我与凉州军司又见面了。”

穆长洲隔了一截站定,稍抬手见礼,以汉话回:“可汗亲来,是来恭贺我升任总管之喜了。”

可汗脸色顿显不愉,忽而转用生硬的汉话道:“凉州总管夫人求救于我,你以下犯上,率部叛乱,如今想自己当总管,没这么容易。”

穆长洲眼神已冷:“勾结可以说成求救,那可汗此来会盟,是另有用意了。”

可汗脸上越发不悦,言语反倒刻意放缓:“闲田之事时我便说过,早闻你凉州军司之名,你敢谋敢图,但名不正言不顺,要做总管,就要拿出诚心。”

穆长洲问:“怎样的诚心?”

可汗忽笑一声,开门见山:“只要你肯两面归顺,那刘氏如何并不重要,谁做总管于我们而言也不重要,我们即刻便能支持你登位。”

话音一落,帐外边的胡孛儿睁大了双眼,不敢置信地瞥了眼帐内挺拔站立的身影。

穆长洲岿然不动:“可汗的意思是,我既要与可汗的西突厥联结,又要与吐蕃联结,才能坐上这总管之位。”

“你也并无其他选择。”可汗道,“当初闲田的事我不再计较,只要今日在此订立新盟,你就是新任凉州总管。”

穆长洲不紧不慢:“当初可汗是迫于无奈归还了闲田,如今不计较,大约想拿的已不只是闲田,连河西十四州也想要了。或者是……”他故意拖着声,“西突厥与吐蕃,各拿一半。这么多年,便是这么计划的。”

可汗闻声变脸,似失去了耐心,伸手端起案上奶酒:“不必多言,饮下定盟酒,立下三方盟约,你便可以回去做总管了!”

穆长洲说:“若不定呢?”

可汗说出一串的突厥语:“你没有得到任命,河西十四州兵马还不能全部调动,即便有好几州的兵权,我这里大军已备,吐蕃大军也已严阵以待,实话告知,光是瓜沙二州,就已有吐蕃大军陈兵边境。你既要防守凉州,又要守卫其他几州,如何兼顾?”

他语气渐有得意:“看你这般前来,凉州大部并未调动,大部虽能守城,可城中无人领军坐镇,又能撑得了多久?你自己这里带的人马不多,也随时会被大军包围,还不如趁早接受。”

穆长洲点头:“确实挑了个极好的时机。”

可汗见他似已松动,将酒盏往他面前一推,威胁一般,又说一句:“闲田之事订盟时,你无所畏惧,自称毫无软肋短处,如今听刘氏所言,并不属实,你对你那位夫人倒是护得严密,为了她也该想清楚。”

盛满乳白奶酒的金杯推近,穆长洲瞥去一眼,忽然笑了:“所以我将她送去长安了。”

甚至都不曾远送,以防惹人注意。

可汗如被反将一军,彻底变了脸,压着怒气:“拿闲田时看出你是个人物,此番我才亲自前来,你比那空有野心的刘氏强多了,何不与我们合作,谋求更进一步!当年既能杀了郡公府一家投降而出,又一心谋权,此时还犹豫什么,你还是个正人君子不成!”

穆长洲周身冷肃,脸色沉沉,终于一手伸向了奶酒。

可汗这才脸色缓下,总算等到他就范。

却见那只手一拨,掀翻了酒盏。骤然杯落,“哐”一声轻响,穆长洲掀眼:“可惜,我要做的,是中原王朝的凉州总管。”

胡孛儿如听号令,忽然大喝一声,抽刀挥去,另一手将刀扔去帐内。

霎时一名帐外的突厥随从毙命,双方骤乱。

穆长洲接住刀,抽刀出鞘,一刀挥去,可汗惊慌之下只来得及转身,刀刃已划过他背上。

胡袍割裂,露出里面沉厚的铁甲,可汗仆倒在地,被冲入的西突厥兵卒抢着拖出,背上拖着血迹,连连用突厥语大喊。

黑亮高马冲入,穆长洲翻身而上,即刻杀出围帐。

胡孛儿紧跟而上,呼喝传令,顷刻跟来的兵马都奔到他们身后,轻骑快马纵成一列,踏风而出。

远处西突厥大军皆动,已直冲此处而来……

长安城中一丝寒风也无,冬日暖照,碧空微云,柔和得近乎安宁。

几声清灵钟响,飘荡在巍峨宫殿上空。

内侍开道,引人而入,穿过一道一道的宫门,走向深深殿宇,往西而行,再拾阶而上,停在延英殿前。

须臾,殿内走出一名内侍,不高不低地唱:“宣凉州行军司马夫人入殿觐见。”

舜音身着淡蓝厚绸上襦,高束曳地裥裙,臂挽软帛,绾发饰钗,特地庄重地描了妆容,缓步进入殿内。

四下无声,她只看到上方端坐着一道身影,立即敛衣下拜:“拜见陛下。”

上首端坐的帝王开口:“赐座。”

舜音起身,迅速看去一眼,年轻的帝王端坐案后,身上明黄袍衫,眉目清朗,周身温润,面前香炉轻烟,堆着层层奏折。

她想起穆长洲说过,圣人与他同龄,确实是与他一致的年纪,忽而没来由的想,倘若他未曾转武,兴许身上那股温雅会更明显,可能也是这般气质。

恍了个神,又连忙打住,她觉得自己想得有些远了,退去侧面案后坐下。

“封尚书之女。”帝王声音清和,目光朝她这里看来,“你封家旧案未结,想必你当初远嫁凉州,就是为此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