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府城书院15(第2/4页)

后面才是最重要的,走了一个说书先生不要紧,毕竟茶客们主要是听故事,故事才是茶楼招揽客人的重点。

所以,可想而知,魏先生把《西游记》给带到喜来茶楼去,接下来对蓬莱茶楼生意有多大的影响,因为这故事不再是茶楼的独一无二了。

这时代可没有什么对侵权的保护,顶多传出去道德谴责,可一个说书先生又不像真正读书人那般在乎别人,别人只在乎赚银子,茶客们也只关心听故事。

最重要的是,乔楠当初给的只是故事大纲,剩下故事细节都是魏先生自己填充的,对方就厚着脸皮说故事是他写的,也拿他没办法。

钱保保和张芸湘听后非常生气,“太过分了,把故事带走,还敢署名他自己,那我们茶楼以后还怎么说这故事?这人当真不要脸!”

毕竟他们几人夫君都是读书人,他们茶楼若做出未经作者允许,就说别人话本子这种事情,是要影响夫君名声前程的。

这个魏先生背信弃义就算了,竟还把话本子占为己有,真的是太无耻了。

当初乔楠用这些话本子来赚钱时,就挺不好意思的,只是两个世界距离,他也不可能去找原作者授权,所以只能故事署名,继续放上人家的名字。

乔楠叹口气,“当初我也担心这种情况发生,但总不能每个故事都让夫君写,当时这魏先生听闻人品也不错,我们茶楼给他的待遇也比其他茶楼高,他就算要背叛茶楼,应该也不会这么快才是……如今,倒还是应那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了。”

在足够巨大的利益面前,真正能够保持良好品德的人还是少数,也不能怪他们茶楼看走眼。

好在当初就是为防止这种情况,他没把整个故事的大纲都给出去,等魏先生讲完现有的章回目录,后面全靠对方自己编,怕是会让茶客大失所望。

毕竟《西游记》之所以能够成为后世流传的名著,就说明其中每个章回的故事,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不可轻易取代。

若那魏先生真有写出经典话本的能力,以前也不至于只能在茶摊上说书了。

乔楠安慰徐掌柜,“徐掌柜不用为此太过生气,如此小人现在走了也好,若是等到将来,咱们给他的话本子多了,茶楼才是真正损失严重。”

“东家说得是,那厮眼光短浅,便看他过几月还如何猖狂!”

徐掌柜气愤说完,又接着叹道,“可东家,除去魏先生,几个戏班主也被收买了,喜来茶楼这是连我们的话剧也给盯上了。”

尽管他们茶楼当初和几个戏班主签了契约,可还是那句话,只要有足够利益,叛变就太容易了。

他们无论是和魏先生,还是几个戏班主都没什么深交情,从头到尾也就是银钱来往。

几人叛变并不奇怪,就是还把他们茶楼的点子也给带走,实在无耻得很。

但……这也没办法,哪怕是有专利法保护的后世,这种事情也很多。

其实如今情况,乔楠也算是有预料,就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而已。

乔楠对徐掌柜道,“如此之事也难以避免,要怪也只能怪我们运气不好,此次看中的人全是白眼狼,想看来那喜来茶楼这回也是下了血本,这次几人离开,一共赔了我们多少银子?”

他们是签了契约的,魏先生和几个戏班主毁约,肯定要赔偿。

毕竟,他们茶楼背景是比不上知府大人,可俞州几人都是秀才不说,还都在青山书院读书,以书院的名气,哪怕是知府大人,也绝对不敢得罪死了。

所以魏先生和几个戏班主想赖账,基本不可能。

说道这个,徐掌柜脸色才好看点,“还是当初东家有远见,把契约银子定得高,他们一共赔了咱们500两!”

这个数目不算多,却也不算少了,魏先生和几个戏班主自然是不愿意的,但徐掌柜也不是吃素之人,蓬莱茶楼又占理,一番唇枪舌战下来,几人也只能老实把银子交出来。

当然,他们这笔赔偿银子,喜来茶楼那边多半会报销一部分,否则魏先生几人肯定舍不得。

“这还差不多……”钱保保和张芸湘脸色缓和了些。

如此茶楼虽有损失,但这个亏总算没有吃彻底,也算有几分安慰。

不过,此事到底还是对蓬莱茶楼的影响不小。

钱保保看向乔楠道,“乔楠哥,咱们得想个周全法子,避免以后再出现这种事才行,否则茶楼的说书先生和戏班子,咱们养出一个就挖一个,这生意就没法儿做了。”

府城商户大多都比他们有钱,能像喜来茶楼这般下血本挖人的,可多得很,他们完全没法跟人家拼银子,给说书先生和戏班更好的待遇,也舍不得为留下白眼狼下血本。

乔楠想了想道,

“不管是说书,还是话剧,其主要灵魂还是在新奇的故事上,只要我们能拿出更好看的故事,就不怕别人模仿。”

“但确实要防止人再被挖走,毕竟培养人才,我们也是要费时间和本钱的……如此,不如我们干脆直接买人怎么样?”

“买人?”

“对,我们现在根本没办法和府城的商户拼财力,拼背景,青山书院的名气再大,也只能让别人不敢明着来找茶楼麻烦,像此次挖人的阴招,却实在难以避免。”

“除非我们也有官家背景,又或者在府城扎根数十年,但现在这些都不行,唯一能避免的办法,就只能用自己的人最保险了。”

卖身契在古代约束力还是比较强的,尽管自家奴仆也有被买通泄密的可能,但比一直被这般挖人强。“买人倒是个法子,可演话剧需要的人比较多,这成本也不小……”钱保保有点担心。

毕竟古代没有摄像机,茶楼话剧演员们,不可能整天都在戏台上表演,需要轮换休息,否则之前他们也不会一次性找几个戏班子合作了。

乔楠道,“只用买话剧的主要戏子就可以,其余技巧含量不大的群众戏子,随便花点银子就能找到,不怕被挖走。”

“正好魏先生等人赔了咱们500两,咱们再添点足够买人了。”张芸湘也露出喜色。

“对,至于话本子,不如就让云湘来写吧,反正我们有故事大纲,以云湘的学识来编写,难度应该不会太大,且遣词造句估计还会更好……”

乔楠继续提议。

张芸湘可是举人之女,从小也是饱读诗书,他看过对方的文章,学识内涵不比秀才差,只是按照现有的故事大纲扩写,想来不会比不上一个连秀才都考不上的说书先生。

张芸湘又喜又忧,“我,我可以吗?”

她没写过话本子,有点没信心,但能够帮茶楼,她又有些激动和高兴,因为她不会经商,茶楼开业都帮不上什么忙,她一直有些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