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侯会盟(第3/3页)

唯独陈国相赵波例外,陈国之王乃汉室宗亲,现任陈王刘宠是汉明帝的玄孙,在当今掌握实权的汉家宗亲中,属他最为勇猛,善使弓弩,箭法高超,前几年的黄巾之乱不仅没有对陈国造成损害,反而使其丁口猛增——

邻近郡国的百姓拖家带口,纷纷前去寻求庇护。

而今国相代其出征,恐怕麾下募集了不少壮士。

“敢问将军,哪些诸侯心向大义?”

事到如今,局势已明晰大半,夏侯惇不再隐藏锋芒,径直问道:

“又哪些鼠辈自甘堕落,不愿与吾等共进退?”

“韩馥,韩冀州,此人无愧海内名士之名,虽是袁家门生,但深明大义,定好未时前来与吾等会盟。”

“刘岱,刘兖州,齐悼惠王之后,听闻少帝蒙难,愿力扶汉室,待整顿完军马,便来关下会盟。”

“孔融,孔北海,圣人血传,心向汉室,愿与吾等结盟。”

“陶谦,原先态度踌躇,但见吾出示太后懿旨、卢尚书手书之后,旋即同意会盟。”

“北平太守公孙瓒与乌程侯孙坚,明晓原委之后,态度激昂,若非麾下部将阻拦,早已点齐兵马冲击董卓大营了。”

韩馥,刘岱、孔融等人,或公卿子弟,或汉家宗亲,或当世大儒,公孙瓒与孙坚亦是久负盛名的英雄,能与之结盟,陆离颇感荣幸,当即命人再宰牛杀马,准备会盟所需之物。

不多时,十路人马齐齐抵达函谷关,曹操亦带着潘明匆忙赶来,忽略那三个前来凑人数的无名之辈,陆离与赵云等将皆亲自出关相迎。

整个过程中,董卓及其党羽出奇的安静,未曾派兵袭扰,因为他们同样忙着会盟,并商议冲关之策。

未时,阴阳和合,万物化生。

“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

大儒孔融四岁让梨,声名远扬,又是孔圣人的嫡传血脉,由其主持仪式,方能彰显大义。

待他说完,包括陆离在内的十一人皆拱手。

“某不过一郡国之相,奉陈王之命前来匡扶汉室,不配盟主之位。”

陈国相赵波后退三步,以示决心,而琅琊相陈源、东阳丞蔡瑜涛、颍川丞李绮念,三人同样有自知之明,态度躬谦地退了下去。

见状,典军校尉曹操环顾四周:“乌程侯当世猛将,可为盟主。”

韩馥、刘岱、陶谦,皆为刺史,位卑权重,要推举其中一人为盟主,另外两人必定不服,公孙瓒与孔融均为太守,亦无资格担任盟主。

而在场众人中,唯独孙坚地位超然,虽是一地太守,却位居侯位。

不过,孙坚却推脱道:“文治武功,本侯只占其一,怎敢忝居盟主之位。”

光武皇帝好儒重经,国家向来以经术取士,而他出身寒微,并非儒士,又有孔融这个圣人子弟在侧压着,实在不好开口答应,即便心中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