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章 山寨来袭(第2/2页)

事实上早在1936年的时候,罗斯福就已经命令海军情报部门监视美国的那些日本社区,罗斯福是早就在提防日本人,逮捕和关押日裔居民,也不是罗斯福临时起意,而是他蓄谋已久的事情。

很多人只是知道,在二战期间,德国建立集中营用来关押犹太人,日本人也建立过集中营关押中国人,二战后期,盟军也曾经建造集中营用来关押德军和日军的俘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美国也在自己的本土建立了集中营。只不过盟军在欧洲建立的集中营是为了关押敌人,而美国在本土建立的集中营关押的是自己的国民。

按照9066号行政命令的规定,只要你身上有十六分之一的日本血统,也就是说你的曾祖父辈是日本人,你就要被关进集中营里,包括婴儿和孤儿。当时一位名叫卡尔-本德森的美军上校,也因为这个原因被关到了集中营中,而他后来成为了美国陆军的副部长。而这位副部长为了证明自己跟日本没有关系,未来也成为了美国最坚定的反日派,二战后美国几次援日方案,他都是带头反对。

那些在美国生活的德国人和意大利人,也没有好果子吃,美军宣布参战以后,逮捕了大约5000名德国人和3000名意大利人,并且没收了他们的财产。

后世很多国内的有钱人想尽一切方法,拼命的把财产转移到美国,甚至不惜使用非法手段。而很多所谓的公知也是在四处宣传,说什么在美国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等,而且还真有一帮傻子相信。

看看美国在二战时期做过的这些事情,就应该明白,在国家利益面前,什么“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都是狗屁!哪怕是拿到了美国国籍,成为了美国人,甚至是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美国照样可以没收你的财产,然后把你关进集中营里,只因为你不是白人。

假如有一天,中美真正爆发战争的话,那些生活在美国的华裔们,或许是最先遭殃的。

……

陈强有些提心吊胆的过了一个多月,好在中央情报局的探员并没有再次找上门来,陈强这才松了一口气。

此时的陈强也觉得,自己发美国国难财的操作,有些太大意了。

陈强利用股灾获利2000万美金,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字,整个美国也找不出几个资产2000万的富豪。要说当时2000万美金比得上后世的20亿美金,绝对不是夸张。

放在未来的话,要是有人利用卖空股票狂赚20亿美金,那么证券监管部门也绝对会调查一下这人是不是进行了什么内幕交易。更何况这一次股灾还是日本空袭珍珠港引起的,陈强发的是美国的国难财,美国人要是不调查一下,那才奇怪呢!

好在之前胡适就一直在宣传日本会对美国发动进攻,使得陈强暂时可以自圆其说。关键是那些曾经跟野村吉三郎走的很近的国会议员为了自保,也在这时候出来替陈强挡了一刀,他们终止了中央情报局的调查,陈强也可以安心将那2000万美金放进自己的口袋当中。

局势比想象中的更加糟糕,日军的轰炸货机甚至已经出现在了澳大利亚对上空。而最为严重的事情发生在2月23日,日本一艘I-17潜艇出现在了加州海域,并且对加州的一家炼油厂发射了17枚高爆炸炮弹。潜艇对陆地的攻击能力非常有限,这17枚高爆炮弹也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害,但是对于美国来说,这是自从独立战争以来,美国本土首次遭到外国的袭击。

日本的潜艇出现在的加州外海,并且攻击了美国本土,这对于美国来说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这意味着西海岸已经不再安全,而市面上甚至有传言,夏威夷马上就要保不住了。无数的美国人都在担心,明天一觉醒来就会看到举着膏药旗的日本军人出现在自家的街区。

受到这个事件的影响,美国股市跌倒了低谷。而这时候陈强也选择了平仓,拿走了自己那2000万美金的利润。

……

陈强虽然是个投资小白,但也懂得手里现金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把钱存到银行里基本上跑不过通货膨胀。有钱的话应该投资,用钱生钱才是让钱不贬值的最好方法。

于是陈强又找到了那个证券经纪人查理,他打算趁着股灾,抄底一些美国的股票。

但陈强不懂股票的投资,他也不知道该买那些股票。最终琢磨了半天,陈强打算捡一些名气大的公司去买,最好是未来那些世界五百强,买他们的股票总归是错不了的。

然而在1940年的时候,未来那些世界五百强公司,上市的还真没几个。

看看未来的世界五百强名单里,美国企业也就是一百二三十家,排名第一的沃尔玛,第九的苹果,以及什么亚马逊、好市多、惠普、波音等等,这些人们熟知的品牌,在1942年时都还没有诞生。

而且当时的美国是寡头经济,很多产业都是被大资本家所垄断的,比如“石油七姐妹”,背后是洛克菲勒;几家大的银行,背后是摩根。这些产业都是经济寡头所控制的,所以他们不需要上市圈钱,而是直接垄断经营。垄断的话,利润都是自己的,而上市的话,还得把利润分给股东。对于寡头来说,从他们手里分走利润犹如杀他们全家!

因此陈强可选择的股票并不多,他记忆中的世界五百强,没有几个出现在道琼斯的名单上。而那些陈强不知道的公司,他又不敢买,生怕买了会亏本。

“有钱花不出去,好难啊!”陈强无奈的叹了口气,然后离开了证券公司。

陈强刚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热的,电话铃声就响起了。

陈强拿起了电话听筒,里面响起了小贝克兰的声音。

只听小贝克兰急躁的说:“市面上出现了一批呼啦圈,但不是我们公司生产的!我们的产品被别人给仿冒了!”

陈强微微一惊讶,随后马上意识到,呼啦圈终于被别人山寨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