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求我教你啊

随着沈嘉的名声越传越广,来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沈嘉来者不拒,但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场地不够用了,而且再扩大场地,没有话筒和电子屏幕,坐太远的人也听不见看不见。

沈嘉的正职毕竟不是老师,也不可能无止境地教学生,按他原先的计划,是先教会会计司的学徒,再由他们授业解惑。

上了半个月的课后,沈嘉做了一次小测验,选出了十名学的最好的学徒,给他们排了个课程表,让他们去教那些自愿来学习的人。

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长安,不止是官府的账房们纷纷来探个究竟,连大商会大商铺的东家也派了人来,他们未必知道自己要学的是什么,只是跟风而已。

“这里就是传授新账的地方?”一位鬓角发白的老账房挤进门问。

门口有设了接待的地方,每个来学习的人都要登记名字与东家,虽然不收费,但也要以防有人闹事。

“是的,老先生是第一次来?”

“嗯,这里的授业恩师是哪位先生?”

接待人员看了下课程表,告诉他说:“这个时间段上课的是户部佐主事,您要上课请快些进去找个位置坐好,马上就开始了。”

那老账房嘀咕了一句:“居然真的是户部的官员在授课,太奇怪了,户部居然会有这样的热心肠。”

后面进来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一看就是贵族出身,身边还跟着护卫小厮,接待人员忙上前拦住人问:“请问小公子来此处有何贵干?”

男孩好奇地朝里张望着,问:“这里就是沈司长办的私塾?本公子可以进去学习吗?”

那人听他提起沈嘉便知道是熟人家里的孩子,笑着说:“大人规定想学的都可以进,但也得真心学习才行,小公子如果能坚持上完课,不吵闹也可以进。”

男孩也就是赵庭点点头,保证道:“嗯,本公子会好好听的。”赵庭还没有接触过账上的事,听得最近宫里宫外都在热议这件事,也就生了好奇心,正好今日能出宫,就带着人来看看,没想到来学的人竟然挺多的。

“听说一天从早到晚都排了课,那是否随便什么时辰来都行?”

“我们不建议如此,最好是跟着一位大人从头学到尾,这样才完整,但考虑到大家都有工作在身,大人决定过几日再加开晚上的课。”

赵庭点点头,心下觉得沈嘉这样的官员才是办实事的典范,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难怪皇叔总对他赞不绝口。

“小公子您们一行人只能进去一人,最好带上笔墨记一些重点,有些内容难免晦涩。”接待人员并没有因为赵庭年纪小而忽视他,交代的格外仔细。

赵庭让人赏了他一角银子,然后自己独自进了茶楼,小木子等人根本不放心,眼珠子一转,找个地方换了装扮,再分批进入茶楼。

赵庭进去的时候里头几乎全坐满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角落的位置,却发现有一根柱子挡住了自己的视线,看不清台上的情形,他的身前是一位老人家,因为位置不佳愁眉苦脸。

沈嘉让人上课前拉响铃铛,铃铛一下,底下的人就禁止交谈,否则会被维护秩序的衙役请出去。

佐姜毅上台后,又有几人从门口进来,接待人员看到是沈嘉,笑着迎上去,“沈大人怎么有空来?您的课不是要下午吗?”

沈嘉刚散朝,皇帝要体察民情,看看他搞的学校是什么样子,于是就带他微服出巡了。

他小声说:“本官来看看,你忙去吧,不用招唿了。”沈嘉带着赵璋从边上的楼梯上到二楼,二楼的大厅也是课堂,但还有几间包厢封着作为讲课老师们平时休息办公的地方。

沈嘉带着赵璋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窗户一开,正好就能看到讲台上的情形,内容也听得一清二楚。

“今日讲到资产的账务处理了,对于一些价值大的不动产,我提出要在账上计提折旧,将每期的折旧算入费用中,这一点恐怕有些麻烦,不知道多少人能接受。”

赵璋疑惑地问:“为何要如此做呢?”

沈嘉给他举了个例子,“假如说,我要开一家铺子,就以茶楼为例,那期初投入的费用就比较高了,得买成套的桌椅,得买好的茶具,这些都是能用许多年的东西,一次性计入成本就不好算了,不如分个几年每个月摊入成本中,这样算出来的盈利更合理些。”

沈嘉有自己的更深入的想法,他为什么一定要从账务入手达到全国统一?只有账统一了,以后不管是计算税收还是查账都会更方便,而对于国库最重要的税收不该是粮税和人头税,应该是所得税。

他将自己的想法透露给赵璋,“如今朝廷的税收项目纷乱繁杂,好几种税收出现了重复征收的情况,不仅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而且不利于长远发展。”

赵璋把目光从讲台上收回来,对沈嘉所说的内容极感兴趣,他问:“那你可是想改变税赋?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也不是朕一句话说改就能改的。”

“臣知道,此事不急,要大变革肯定是难以实行的,牵涉的方方面面太多了,臣打算对商税重新调整,目前朝廷对商人的政策太严苛了,只有重税,没有一点鼓励政策,这不利于扩大商贸。”

赵璋已经完全听不见底下说了什么了,全身心放在沈嘉身上,他看看左右,坐到沈嘉身边,拉着他坐到自己腿上,把沈嘉吓了一跳,“皇上这是做什么?”说正事说的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来这么一下?

“这里毕竟是人多眼杂,这样说话更隐秘。”赵璋假装自己没在揩油,一本正经地问:“商人本就是做投机取巧的事情,赚的都是别人的钱,加上商人地位低下,若不征收重税,人人都去经商,岂不是动摇了国之根本?”

沈嘉知道这时期的商人是很被人瞧不起的,否则他小时候就不是立志要当官可是要当首富了,商人地位低下,加上要交重税,朝廷又总是出一些重农抑商的政策,这就导致商业发展缓慢,哪怕日子过不下去了也不愿意从商的境况。

沈嘉很难改变当下社会对商人的看法,但他觉得作为一个皇帝,赵璋应该要知道商人对他来说其实是最好掌控也是最能给他带来利益的一批人。

“商人虽说投机取巧,但赚的钱也是靠自己付出劳动所得的,就算是无本买卖,能赚到钱也是他自己的本事,只要不偷不抢不骗,那么这个钱就是来路正途的,怎么也不该受人鄙视才对,而且一个地方一旦商贸发展起来了,人口流动性就大了,资本高速运转,利滚利,财政若是以利的比例来抽成,那财政收入也会跟着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