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献计(下)

等他说完,不少大臣纷纷点头,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方方面面考虑的十分周全,让人说不出反驳的意见来。

周擎原本还在想,如果沈嘉得出的结论是支持皇上的,那他少不得要跟他争论一番,结果听完他的讲解后,他居然找不出争论点。

“总而言之,皇上想借粮给百姓不是不行,但不能一概而论,总有些穷苦百姓是既拿不出粮食还也无法付诸劳动力,这部分老弱妇孺应该区别对待,臣称他们为贫困户,臣以为,皇上可以从每个村镇中挑出部分实在困难的定为贫困户,他们可以接受官府免费的援助,除此之外的人家,以受灾程度分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拨以不同数量的粮食和银两,而这部分赈灾银粮,需要他们来年偿还一半,这一半粮食可以作为当地的一个赈灾基金,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用以减轻朝廷的负担。”

“这只是臣个人的观点,而且臣以为,赈灾虽然没有错,但从这几年的数据来看,每年的赈灾钱粮都在递增,光是冬季雪灾就是一大负担,既然如此,咱们不如从源头解决问题。”

徐首辅听出了一点意思,忙问:“沈浪中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臣只是觉得,天灾虽然不能避免,但受灾程度是可以减轻的,就比如说雪灾,大多数的雪灾都是因为大雪压垮房屋导致人员伤亡,以及流离失所,如果能在北方推广一种更适合居住的房屋架构,能抵御大雪,那受灾程度就能大大减轻了。”沈嘉的观点没问题,大臣们也不是没想过,但想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沈大人涉世未深,不明白一座房子对普通百姓来说要积累一辈子甚至几代人的积蓄才能造出来,哪是说建就能建的?”楚尚书摇头感慨,觉得沈嘉的观点还是太天真了,不适合推行下去。

沈嘉当然是考虑过这个的,他说:“如果靠百姓自己,肯定是难的,但如果官府出钱出力呢?”

他拿出另外一份方案挂在架子上,展开一看,第一页是三种房屋的平面图,是沈嘉根据现代见过的房屋设计的,比如西北的窑洞,东北的冰屋,还有以石头砖木混合的小平房。

“刚才楚尚书也说了。这几年天下太平,各地驻军都闲得慌,不如让他们帮忙造房子……”

“万万不可!”文官们这次没说话,但武将一个个都跳起来了,“此举不妥,哪有让将士们去做这些的道理?”这也太掉价了。

沈嘉一直觉得,这个时候的军人责任感不够,保家卫国是对的,但拯救黎民百姓也是他们的责任,军队是最有纪律最强壮的一群人,如果能好好利用这批军人,何事做不成?

“和平时期,将士们操练的积极性也不高吧?粮饷发的也不多,如果能一份多余的收入,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做呢?”

“不行,军人就是军人,将士们平日辛辛苦苦操练,无暇去做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耿云也反对道。

沈嘉扫了一眼内阁大臣们,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文官天生就歧视武将,尤其在和平年代,武将们是没什么地位的,沈嘉说要让士兵帮忙地方建房子,对他们开来说没损失。

“就算人力有了,但钱从哪来?这可不是一栋两栋的宅子,而是成千上万,怎么可能由官府来出钱出力?”这种想法实在太天真了,周擎忍不住摇头。

还以为沈嘉有多能干,结果还是太年轻了,缺乏基层的锻炼,想法过于天真了。

“臣还没有说完,官府出钱出力建造房子没错,但并非无偿送给百姓,而是卖给他们……”

周擎打断他说:“他们买不起!”

“可以分期付款,一栋房子少说可以住三十年,修修补补又是三十年,一次付款买不起,但如果让他们选择分期付款呢?三十年,四十年还会还不清吗?而且允许他们用粮食抵债。

大人只看到建房子需要很多钱,可是每年赈灾的钱不多吗?就拿一个村子来说,每年受灾的住户可能有一半,今年粮食送去了,钱送去了,他们安然度过了一个冬天,但明年后面依然可能继续成为灾民,官府继续帮助他们,年复一年,没完没了,这些粮食和钱难道不够他们建一栋像样的房子吗?”

其实这个时候土地很便宜,官府圈地建房,完全可以避开耕地,连一文钱都不用出,人力有军队和住户自己,材料也基本是就地取材,所需要的成本并不高,且比每年大老远送粮食过去方便多了。

沈嘉建议说:“皇上可以选几个村子作为试点,一个村子大约也就几十户人家,官府先将房子建好,也不用一次建太多,等建好后再卖给村民,没钱没关系,官府可以借钱给他们,让他们每年还一点。假设一栋房子成本十两,官府可以卖十二两,分期付款还要带点利息,他们分二十年还的话,每年还一两,除了极困难的村民,一般人家还是还的起吧?”

想在二十一世纪,房价犹如天价,买房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人对于房子是天生有需求的,这时期不时兴租房,否则沈嘉会提出廉租房的观点,但收房租太难了,还是别给官府制造负担了。

大臣们窃窃私语,“感觉挺有道理的。”

“听着还行,但拿用士兵去建房不是纯属胡闹吗?他把将士们当什么了?”

“其实未必要动用士兵,一个村也没多少人,组织一支专门建房的施工队也费不了多少钱,这笔买卖还是划算的。”

“十两银子还得分二十年收回来,这买卖怎么能做?这二十年间,他们还不起钱怎么办?人死了怎么办?搬走了又怎么办?问题也不少。”

“主要是从未听说官府建好房子卖给老百姓的,这不是扯淡吗?每家每户对房子的需求也不同吧?大一些小一些怎么能满足家家户户的需求呢?”

赵璋想了一会儿,这个提议沈嘉已经对他说过了,倒是觉得挺不错,起码这么一来,百姓们住宅得到保障。

沈嘉相信,老百姓都是希望住的好一点的,每年从收入里分出一部分还房贷,相信还是有人愿意的。

“如果建好的宅子卖不出去呢?总不可能刚刚好卖光吧?”

沈嘉笑了笑:“先少建一些,试试水,如果不行,几栋房子而已,作为奖励或者补贴都是可以的。”

这年头还没有房地产商人,只有中介,沈嘉想把房地产作为官府的垄断项目,长远来看肯定是能赚钱的。

皇上同意了沈嘉的建议,最终与几位大臣选定了三个往年受灾最严重的村子当做试点。

同时,买储备粮的事情也迫在眉睫,这部分粮食还有大作用等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