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女娲见后土,三清分家(第2/4页)

后土挑选的都是一些来到地府之中的鬼魂,有他们来管理地府,除此之外,她还摄来了无常、牛头、马面三族,负责勾魂摄魄,这三族虽是妖族,但并未参与到巫妖之争中,一心想要寻一避世之地,而这地府显然是最理想的地方。

有地府为巫族积聚功德,延续气运,又有成了圣的后土在背后,巫族一下子可谓是士气大振,虽说一朝化轮回,后土不复巫,但即便如此,后土的心却从未变过,她的一生注定与巫族无法分割开来,有后土在一日,巫族便灭不了。

就在后土将地府管理的井井有条的时候,女娲突然降临到了地府。

在女娲出现的瞬间,后土就感应到了,随即挪移到女娲面前。

看到散发着圣人气息的女娲,后土心中一惊,似是没想到来的是个圣人,而且是她不认识的圣人,这直接颠覆了她对洪荒的理解:洪荒不是只有鸿钧、三清、镇元子和接引、准提成圣了吗?这个圣人是哪里来的?

虽然心中惊骇,后土却不动声色,开口问道:“不知道友是何方神圣?来我地府所为何事?”

“我叫女娲,是凌……厨神的妹妹。”女娲说道。

“啊!”后土一惊,连忙说道:“原来是厨神前辈的妹妹,晚辈失礼了,还请女娲前辈入平心殿一叙。”

“……”

女娲跟着后土来到平心殿,后土却有些尴尬的说道:“地府无有灵根,却是没什么好招待的,还请女娲前辈见谅。”

女娲摇摇头,道:“无妨。”

打量了后土几眼,不禁感慨道:“果然是个难得的美人,难怪大哥会帮你。”

“啊!?”后土愣了一下,旋即面现霞色:“后土不过蒲柳之姿,女娲前辈谬赞了。”

女娲摇摇头,在后土宽广的胸怀处扫了一眼,心里有点酸溜溜的:我就知道,凌大哥就喜欢这样的。

“我来这没什么事,就是想看看大哥出手帮助的人是什么样子,现在见了,也该走了。”女娲起身说道。

“啊?女娲前辈这就要走吗?”后土有点慌乱:“可是晚辈招待不周?”

“不关你的事。”女娲摇摇头,道:“我只是还有些事要处理,以后有时间会再来的。”

后土松了口气:“既如此,晚辈送女娲前辈。”

“嗯。”

……

女娲离开地府之后,就直奔厨神界,很快就在厨神界见到了正在画糖人的凌池。

见女娲来了,凌池微微一笑,道:“来看看我画的糖人,不但好吃又好看,点化之后还可以化为小糖人逗闷子,要不要来两个?”

女娲翻个白眼,道:“凌大哥,你为什么要帮后土成圣?”

“呃?”凌池愣了下,道:“你问这个干什么?”

女娲轻哼一声:“凌大哥,不是小妹说你,你都有那么多女人了,还到处招惹别的女人做什么?就不怕我那些嫂子们生气?”

“呃?呵呵……”凌池笑了笑,道:“你想多了,我只是很欣赏后土的牺牲精神,觉得洪荒需要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圣人,所以才出手帮了她一把,绝无别的心思。”

“真的?”女娲半信半疑。

“你这脑子里整天想什么呢?”凌池递给她一个刚画好的糖蝴蝶,道:“尝尝。”

“唔……”女娲看着这只漂亮的糖蝴蝶,伸出舌头舔了舔,眼睛一亮,笑靥如花:“好甜,真好吃。”

“那还用说……”

……

后土成圣后不久,作为三清道场的昆仑山变得十分热闹,山脚之下乃至周边群山之中,无数人族、妖族都纷纷前来拜师,就连昔日隐退的龙凤麒麟三族都有极个别的前来拜师,这让三清着实有些头疼不已,毕竟他们已然立教,自然需要收徒。

不过对于收徒这件事,三人的看法也各不相同,老子之人教主张清静无为,一切顺应自然,而元始天尊之阐教主张修行之道以天资为先,非天赋异禀、聪慧过人、有大毅力之生灵,不为阐教所授,至于通天教主的截教主张有教无类,见性明心,截取天道之下一线生机。

三教教义不同,自然使得老子、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在收徒上有了很大的分歧,老子于人族之中建立人教,他之弟子自然得是人族之人,如今人族修行之法几乎都是老子所传之金丹大道,可以说,人族几乎大都算是人教之徒。

而此次,前来昆仑山拜师的人族也着实不少,而且这些人在人族之中都算是比较拔尖之人,天资自然不差,可惜老子想要的弟子必须是具有大智慧、大毅力之人,而且要看缘分,一人足矣,如今这些人显然与老子的缘分都还未到。

不过老子也没有全都拒绝,而是从中挑选了一些优异者作为人教的记名弟子,毕竟未来的人教也不能只有他与他弟子两人,还是需要一些人来帮助他打理人教事务的,收了一些记名弟子之后,老子便直接离开了昆仑山,前往洪荒之中寻找与他有缘的弟子。

一路行来,老子在一山前停了下来,只见那山前有一人族青年,面山而跪,久久不动,一问之下便才得知,此人为求仙问道,逢山便拜三月,若无名师收容,他便就此离去,再往下一处,如此大毅力,着实让老子大觉此人便是他想寻的弟子,此人便是日后的玄都大法师。

而玄都的资质也是上佳,有毅力,有恒心,乃是难得的一块璞玉,老子见猎心喜,当即表露身份,收玄都为徒,而他们师徒相遇的这座山便是首阳山,乃洪荒大地诸阳之首,绝佳的仙家福地,这里也成了日后老子的道场所在。

老子外出收徒期间,昆仑山却闹得有些不可开交。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二人在收徒上更是大有分歧,元始天尊设问心之阵考验弟子,凡过大阵之考验者便可拜入他门下,而通天教主却是来者不拒,只要有人愿拜他为师,他便将之收入门下。

元始天尊所设问心之阵,不仅要考验弟子之资质,还要测试其毅力、智慧等等,圣人设阵,前来拜师求道之人又岂能轻易通过考验,入阵者成千上万,但能真正通过大阵考验者却是寥寥无几,最终也只有一十三人来到了元始天尊的面前。

这一十三人之中,有大半都是人族之人,这倒是让元始天尊有些意外,不过大多修为不高,都在天仙到玄仙之间,不过这也正合元始天尊之意,若都是金仙乃至大罗金仙修为,又如何转修他玉清仙法,毕竟修为越高,想转修他法便更为困难。

不过这十三人之中,有一人却是让元始天尊有些意外,说起来他也见过,正是当年紫霄宫三千红尘客之一的燃灯道人,这燃灯道人乃是开天之初一口先天灵棺化形而出,在当初听道之人中也是属于垫底的存在,当初不过大罗金仙初期修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