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你们想看的名场面

林秋曼没有反驳, 只觉得头重得厉害。

李珣道:“回了。”

林秋曼“嗯”了一声,规规矩矩地跟在他身后。谁知没走几步,李珣忽然顿身, 她一不小心撞到他的背脊上, 鼻子撞得生疼。

李珣回头看她,“吓坏了?”

林秋曼嘴硬道:“没有。”停顿片刻, “吹了些河风,怕是受了凉, 不太舒服。”

李珣冷嗤一声。

林秋曼绕开他自顾走了, 不想多看他一眼。

结果当天傍晚她发起了高热, 一个劲儿呓语“不要杀我”等语。

林清菊忙请来大夫看诊, 大夫说受了凉,服药养两天就无碍了。

林清菊这才放下心来。

次日上午, 李珣吃早食时老陈说道:“到底是女郎家,老奴听说林二娘昨晚发起了高热,一个劲呓语‘不要杀我’等语, 兴许被吓坏了。”

李珣微微停顿,偏过头看他, “病了?”

老陈点头, “郎君也太狠了些, 哪个女郎经得起这般血腥场面。”

李珣挑眉不语, 心里头到底还是过意不去, 放下筷子道:“去瞧瞧。”

林秋曼还在昏睡中, 烧没有完全退下, 但平稳了下来。

见到李珣前来,莲心忙行礼。

李珣径直朝厢房走去,谁知走到门口时忽然顿身, 心中有些挣扎,到底男女大防。

他在门口站了好半晌,最终还是进屋去了。

莲心正要上前,却被老陈制止。

老陈不动声色冲她做了个手势,莲心顿时明白了什么,同他退出院子。

林秋曼躺在床上,昏睡未醒。

李珣站在床沿看了会儿,犹豫了许久,才伸手摸她的额头,还有些烫。

这么不经吓。

李珣缓缓坐到床沿,昨儿还生龙活虎的一个人,一下子就弱不禁风,他一时难以适应。

像是第一次见女人似的,他认真地打量起她来。

眼前的女郎万般娇弱,毫无生机,让人怜惜。

目光落到那张姣好的面庞上,纤长的睫毛,细致的眉眼,柔嫩光洁的肌肤,脸上泛着不正常的绯色,叫人心生意动。

从来不知,女郎家竟能这般娇美诱人。

许是对方太过软弱可欺,李珣喉结滚动,可耻地生出了想侵犯她的心理。

这个女郎令他心动已久,如今静静地躺在这里,没有了往日的狡黠警惕,更没有与她对视的尴尬。

她看起来真的很诱人,让人情不自禁想亲近。

但礼教告诉他,趁人之危不是君子所为,并且是极其可耻的。

两种思绪在脑中纠缠,最后被原始本能征服,伸手想去触碰她,却僵在半空中。

趁人之危委实无耻!

李珣犹豫地缩回手,从小到大的礼教告诉他要端方雅正,更要自持抑制欲望。

垂下眼帘偷偷地瞥了她两眼,又暗搓搓地抱着侥幸心理,反正她是昏睡着的,偷偷亲一下也不知道。

就偷亲一下好了。

心里头揣着突破禁忌的奇妙心思,他小心翼翼地俯下身,心跳得有些厉害。

到底还是有些心虚忐忑,他附到她耳边轻声唤道:“林二娘?”

林秋曼没有反应。

李珣心安理得地想着,反正她也不知道。

鼻息里闻到浅浅的脂粉香,他屏住呼吸克制着怦然心动在她额上落下一吻。

这是他第一次与女郎肌肤相亲。

也是他第一次突破礼教轻薄一个女郎。

极致柔情。

心里头藏了鬼,李珣以最快的速度抽身离开。走了几步又顿身回望,躺在床上的人并没有反应。

他认真地观察了阵儿,最后脸不红气不喘地离开了,并无耻地想着,反正她又不知道。

出了院子,李珣克制着嘴角上扬的微妙心情。

老陈走上前来,说道:“莲心说服两帖药静养几日便好了。”

李珣“嗯”了一声,口是心非道:“不中用的东西。”

嘴上嫌弃,心底却生出几分难以察觉的怜爱。

下午林秋曼从昏睡中苏醒,只觉得脑袋昏沉沉的,四肢酸软无力。

莲心高兴道:“小娘子可算醒了!”

林秋曼发了阵儿呆,弱声问:“我睡多久了?”

莲心:“昏睡了一天。”顿了顿,“上午晋王殿下来看过。”

林秋曼沙哑道:“我有些饿,想吃点粥。”

莲心:“奴婢这就去取。”

一小半碗香浓米粥端来,林秋曼没吃几口就咽不下了,只觉得喉头仿佛还压着血腥气息,她口无遮拦道:“李珣那王八羔子,坑死人不偿命!”

莲心:“……”

林秋曼啐骂道:“我不停地做噩梦,全都是滚到地上的脑袋,还有李珣提着刀追着我砍,一脸血跟死变态一样。”

莲心憋了阵儿才提醒道:“小娘子慎言,殿下的名讳是不能乱讲的。”

林秋曼这才回过神儿,恍恍惚惚的,想说什么,终是忍住了。隔了好半晌,才后知后觉问:“他来瞧过我了?”

莲心点头。

林秋曼鄙夷道:“把我吓成这般,还算有点良心。”停顿片刻,嘴硬道,“他以为这样就能震住我吗,肤浅!”

莲心劝道:“小娘子如今还在病中,可千万莫要动怒伤身。”

林秋曼愤愤道:“明天我林二娘又是一条好汉!”

莲心掩嘴笑起来,看样子已经无大碍了。

休养了两天,林秋曼又原地满血复活。

如今这里的事情都办得差不多了,她憋不住去问那尊大佛什么时候才挪回京。

李珣拿着书籍打量她,想到那天自己的无耻行径,回避她的视线道:“我的钱还没讨完。”

林秋曼:“……”

李珣:“等朝廷的人到了再说。”

林秋曼忍不住问:“倘若殿下一直凑不够修河堤的钱呢?”

李珣板脸道:“你这话我不爱听。”

林秋曼嫌他的效率太慢了,出主意道:“晋王府家大业大,捐些善银修河堤建民生是好事,殿下何不在功绩碑上做文章?”

李珣挑眉不语。

林秋曼:“奴倒有个法子,把功绩碑做成排面,以殿下为首,让那些乡绅都以把名字刻录在上面为荣。”

“不仅吉州如此,京城里头也可以大势宣扬一番。华阳府那里也能讨笔钱来,有殿下和大长公主做排面,那块功绩碑就不是一般的功绩碑了。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尊荣,只要让人们产生把名字刻上去就是光宗耀祖的心理,这钱就筹得容易。”

听了这番话,李珣的心思活络了,若有所思道:“此计甚妙。”

林秋曼:“那奴能早些回京吗?”

李珣抚掌露出酒窝,点头道:“可。”

没隔几日,一行人动身回京,秦家人送他们离城。

不少百姓得知消息前来送行,纷纷跪地呼千岁等语。

李珣颇为感触,说道:“渭城遭此一难,往后三年赋税减免,待河堤重修,定能重振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