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第2/2页)

万长生坦言:“拍之前肯定没想到这么多,本来导演报酬十万左右,我觉得不好意思分低成本的预算,就签的票房分成,大概百分之一有三四千万吧,扣税快有一小半。”

院长很有经验的叮嘱:“不要偷逃税啊,你有远大宽阔的未来,在这些事情上不要落下把柄。”

万长生点头:“不管最后是多少,我准备先拿一半给剧组普通成员发红包,剩下的再跟经纪人分,其实培训校今年分红两百万我还不知道干嘛,目前我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培训校内把我的工作生活照顾得很好,我想再把资金整理下投向青少年美术培训,除了加大免费培训的范围,也对其中的优秀青少年进行引导培训,不走学院派的路子。”

院长连忙细问怎么回事。

万长生从费雪雁到艾米拉这两个试验的徒弟说起:“我跟郭教授、童教授、赵教授都讨论过这种时代变革的艺术之路,美术院校的科班学习以及专业考试都在树立专业技术门槛,而现如今这个人手一台手机的社会,摄影、摄像、音乐都成了谁都可以创作的艺术形式,老实说我一点不懂电影,但就凭着美感和艺术关系,也能配合专业人员拍出电影,这当然是个特例,我得到太多的好专家支持,可未来这很可能是个方向,绘画技能的手段,没准儿会被技术设备替代,重点是不是有颗艺术的心,对美的鉴赏能力。”

快七十岁的院长表情不可能不凝重。

这几乎是在摧毁他最引以为豪的绘画技能。

但大学校长的态度就不会跟观音村的长辈一样,他非常专注的在倾听:“再说得详细点?有什么替代的可能性?”

万长生点头:“就说画画吧,几百几千年来首先是作为景象、人物记录的存在,但现在有相机了,再怎么强调相机不能替代画家,但也必须承认抢了一部分功能走,画得像已经不是画家的追求,要从绘画中体现艺术,但现在再便宜的智能手机,也能拍照以后傻瓜P图,素描炭精、油画、水彩笔触的各种风格应有尽有,虚实明暗都能在照片上调整,这又抢了我们的功能,甚至设计专业用电脑做后期的这部分工作,彻底被傻瓜软件替代,任何人都能娴熟掌握P图功能,这完全跳过了手绘能力,更强调想象力,说到底,P图就是一种希望更美好的艺术提炼过程,这就是艺术创作,当有更轻松简单的艺术创作形式出现以后,费力的那种迟早会被淘汰掉,譬如强调唱念做打十几二十年功底的京剧,就没有影视剧演员多,这就是我们美术未来的结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对未来的长远目光,不单单是忧虑,同样也是机会。

只可惜绝大多数人看不见。

而且很多人在被指出这种远虑或者机遇的时候,都是下意识的一口否定,甚至看不起这种眼光。

因为他们看不懂。

等到一切到来时候,就来不及了。

可老院长的眼神显然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