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终曲

赵鸿波此时已经中进士了,因为他是太子妃的兄长,没有外放,现在也在兵部任职。他的职位还到不了大殿上朝,只是候在殿外。

却是退朝后,他站在外面候着的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被太监招去偏殿照顾赵文广。

回家路上,赵文广一句话说不出来,还是到了家里躺下后,他才说起真相。

全家人呆若木鸡,原本女眷们是有多担心太子妃终年礼佛难见到人,有新人进府,就怕太子庶长子生出来。

可是太子妃怎么会有这样的本事呢,他们全都觉得她陌生得紧。可是现在都多少年了,谁知其中变故,他们也无法证明她就不是赵家女。

三日后,因为太子妃的功勋,她的身份升无可升,皇帝才下旨恩封赵文广为“吴国公”,其夫人也有相应诰命。

这也是开拓了女儿能干,给父亲用实打实的功勋赚一个爵位出来的先例,这可与杨贵在后宫里睡男人恩封家人得来的荣宠不一样,谁能说一个不字。

只是赵文广走出去时,人人都说他好福气,别的家族是娘家都是女儿的依靠,暗示他都没有什么可以帮女儿的,结果是女儿从军多年给他赚了个爵位。

别人说起来时,他觉得自己无能,老脸也是通红。回家后就对着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孙女严格教养,不要将来上不得台面,让人笑话。

赵季青是女郎,是太子妃的消息一天内就在京都不胫而走。

原本他和郭延铠是大周青年一代中最出色的人物,号称“双璧”。

郭延铠的身份更尊贵,赵季青的才能则胜过他,但是郭延铠在皇族之中的武功、带兵才能、吃苦能力却是第一的。

赵季青是太子妃,让多少京都春闺梦碎。

这些事,赵清漪也无暇去管,翌日一早,东宫的“内务管理委员会”中的干部过来参见太子妃。

一个个打扮得比平日明艳动人多了,她们说起家常来你一句我一句,赵清漪听着也甚喜。

赵清漪感到自己也都二十五岁了,而她们就更不年轻了,在现代三十岁还好嫁,这个时代可就难了,何况是再嫁。

不是她觉得女人必须嫁人生孩子,然后为孩子活,而是时代女人的追求。

可是她就算有能力将她们换个身份,也是低嫁中的低嫁,谁又能舍下荣华富贵去将就粗汉呢?

也罢,这是封建时代的孽,是太子的孽,他都不愁,她愁什么。

说了一会儿话,刘良娣才开头说起她这次回来怎么也得努力生下个嫡皇孙才是。

赵清漪不禁长长叹了一口气:为啥女人穿越古代就是生包子、养包子,煎的、蒸的、芝麻馅儿的。

她是极自私的女人,近几个角色就没有一生为孩子活,只有觉得想热闹点又有空就生一个试试。

可是郭延锦总是需要孩子的,这是时代的标准。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什么兴趣养,何况是过继嗣子养别人的,更不可能养庶子展露慈母爱。

现在逼郭延锦去和别人生孩子,其实不就是变相的她想闹离婚吗?其实是她负郭延锦。

韩良娣忽说:“王良媛和崔良媛去年进府来的,是有些不懂规矩,虽然都是女人,没有必要为难人家。但是娘娘确实早日诞下皇子的好。”

就算是再沉得住气的大家闺秀,嫁进来一年都没有得到宠幸,心中自然急了,又是官宦人家出身的,刘、韩等人也不能随意处置。

赵清漪道:“我知道你们也都是为了我好,只是……你们说女子为何这么苦,若我是男子,我也封侯了,一切功业都是我自己的。因为我是女子,便没了,兜兜转转,圣上和太子看重的还是我有没有生孩子。我倒也不贪图靠军功赚得荣华贵,可谁不会自在享受,我最美的年华全陷在风沙之中,只想这大周天下太平,百姓免于战乱之苦。也想得到多一点的尊重,生不生孩子不重要。”

冯承徽看看刘、韩等人,又叹道:“娘娘,您是天上的大鹏,我们是檐下燕雀,想问题是有所不同。但是娘娘的青春全都付在这大周江山上,若是为她人做嫁衣裳,对得起自己吗?”

赵清漪想说:没有永恒的江山,封建王朝,子孙承担这样的重任未必是好事。

可是一转念:自己打下基础的江山,又凭什么给别人的孩子败呢?

不管是庶子还是嗣子,她不需要他们养老,不想要他们一点东西,凭什么来败她打的基业。这又不是共和国不以血脉为带,共和国是以党派和信仰同盟为桥梁几年转换的,没有人来败这基业,不合格就下台。

可若是庶子或嗣子上去了,就是他们的血统传下去,是昏君的话,要一直把天下腐化干净才重立秩序。

然后,还是那种只在后院抢男人睡的靠生包子当上太后的女人,成为所谓的最后的胜利者。而她遗笑千古,执念人付出那样的代价,她就给这样的结果,她害怕任务完成度不佳。

赵清漪叹道:“我再想想。”

众妃妾知道她的脾性,也就作罢,却是铃兰带着几个太监抬了东西过来,赵清漪让人分了。

“我打到西羌银川,也分到份例的战利品,这运回来了,你们一人一份。这倒是与大周的东西不一样。”

众妃妾皆都大喜。

赵清漪想了想,又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我有些兄弟都没了。我想成立一个‘忠烈军属慈济会’,照顾为国牺牲的忠勇将士留下的孤寡,正想奏皇上。皇上如果恩准,我还想你们都帮着管管。”

这些女人联合管东宫内务多年,都有份例章程,偶尔抓抓蛀虫,平日无聊得很,听说有事可管,心头不禁雀跃欲试。

却有凝香进内堂来报,说是去年进府的王良媛和崔良媛来请安。

刘良娣说:“娘娘,如今官眷中也有人在盛传娘娘善妒不能容人,也是新人进门后的事。”

还是当初为难赵清漪的林昭训说:“她们敢!她们想要生皇孙,我给她们点厉害瞧瞧!”

赵清漪微微一笑,说:“都是身不由己,在道义上不要输了就行。总之,你们是在我之前就在府里的,我会照料着,互不相负。在我后头进来的,我就不管了,也不想见,你们在份例上不要短了人家,其它一切由太子做主就是。”

虽然在这个时代一夫一妻多妾才是法律和道德,在她之前的妾氏们的绝育悲剧也不是自己造成的。但是她是相对后进门的,现代观念和人道主义的前提下,她当是同情旧人,她会讲道义。

相对后头进的人,她才是旧人,无论古代现代的何种道德与法律,她没有任何圣母的立场和必要性。

这种时代她也不会什么打小三小四小五之类的可笑,井水不犯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