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2/3页)

韩广平如此猖狂,却不见朝廷有所动作,也不知那些朝中大臣都在干什么。

老大急了,“那韩广平会不会打到盐俭县?”

兴元府离他们这儿也不算远,若韩广平真打过来,他们族人岂不是会有危险?

小四摇头,“不会的。就算他真的要夺江山,也只会往京城去,不会往北来的。”

老大松了一口气。

老头接着道,“韩广平为了让大家入伙,烧房舍,不仅抢我们的钱,占我们的田地,还要诱逼我们加入起义军,说要带着我们一起享福。我带着家人连夜逃出兴元府,听人说盐俭县这边太平,就往这边来了。一路上被人骗过,被土匪抓过,原先十几个家人,走到一半,就剩下我一个了,其他人都被土匪杀了,我也是走头无路之下,才以骗人为生。”

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那这老头也是个可怜人。

小四默了一刻才问,“你这行骗技能跟谁学的?”

“受骗次数多了,自己悟出来的。”老头提起自己行骗技能也颇有一翻解说,“我们老家离玉寒山很近,那边人参极为有名,许多有钱人都派下人到那边采买。可是玉寒山再大,人参也只有那么多。许多人就想法子造假。用商陆就是最稳妥的法子。可惜商陆根的须子不够多。大多数人只能用萝卜冒充。被人拆穿的机会也大些。大多数人家骗完一次,就换个地儿谋生存。”

小四忍不住嘀咕,“如果人参这么少,为何你只卖三十两?”

物以稀为贵,量那么少还卖这么便宜,也太假了吧?

老头摇头,“就是因为假货多,价格才会这么低。实际上三十年的野生人参卖给药贩子都要上百两银子。几经倒手,起码要翻上好几倍。可惜大多数人都不懂行。都想着捡漏,才会上当。”

老大脸都绿了,他根本不是为了捡漏好吧?他是根本就不懂行。不过他从来没听人说起过玉寒山人参很少。只听说人参很灵,能够起死回生。

话已经问完,老二已经录好口供,准备让他签字画押,老头却不接笔,目光灼灼看着小四,“大人,小老儿投案自守是想着为县令大人分忧,好减轻罪责。”

小四和老二对视一眼。

老二脸上全是兴味,“你怎么知道他一定会帮你减轻罪责呢?”

他刚刚说得那样可怜,老二却还是留有存疑,这人可以骗过心细如发的大哥,可见他的本事了得。

老头摇头,“满城都知道大人为赵飞求情不惜得罪信王府。小老儿犯的案子跟赵飞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大人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意思就是说费功夫的,大人都能减刑。他这不费功夫的,大人还有什么不能的呢。

这老头也是个精怪的,他骗过的钱财加起来还不足两百两,也无需上报,小四确实可以全权作主,只是他也不是什么人都发善心的,尤其是差点害了他娘,他不动声色看着老头,“哦?那你打算如何为本县令分忧?”

老头松了一口气,跪直身体,“四位大人都是正经人,没有藏过污纳过垢,不知道底层百姓伪装术有多厉害。小老儿活了这么大岁数,亲眼见过这些人是如何伪装的。可以帮大人找出来。”

老三奇了,将他上上下下打量一通,“既然你深知伪装术的秘诀,为何不以此逃走?反而主动投案自首?”

老头默叹一口气,“我伪装术再厉害,没有人为我遮掩,也是徒然。那些骗子团伙就不一样了,他们分工明确,什么时候干什么事都井然有序。你们总不能一直关闭着城门吧?”

这话说得言之有理。关城门只是权益之计,城外的人要到城中买东西,城中的人要到城外走亲戚收粮食。总不可能一直关着。

小四见他说得头头是道,觉得这人很有意思,“那就依你所言。”

他看向抱着宝刀没有提出反对的老三,“三哥,你明天就带他去城门,让他认人。”

老大却觉得这个骗子不可信,上前劝道,“四弟,你就不怕他是那些骗子的同伙?”

谁知道这人是不是骗子团推出来的替死鬼呢。

老三拍着宝刀,自信满满,“大哥放心。我也是老江湖了,什么样的人没见过?骗子逃不过我的眼睛。就算真的失败了,我就把这个老货悬挂在城门口,晒他三天三夜,让他跟那几个土匪头子一样的待遇。”

老头身体瑟瑟发抖,头扣得更低,“不敢,绝对不敢!”

小四道:“老人家若真是将功赎罪,原本五年牢,我破例给你减至一半。你可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

老头喜上眉稍,,“谢谢大人。”

关闭了三天的城门,终于打开。无数百姓蜂拥而至。

老三扯着嗓子喊,“都他娘的给老子排队,一个个来。谁敢插队闹事,一律抓起来。”

刚开始还挤成一堆的人群自发排起了队。六个衙役们分列两旁,拿着素描,朝着过往行人细细打量。

老三还十分善解人意地准备一几盆水,“谁想早点出城的,只要将脸洗干净,就可以优先检查。”

于是一些百姓抢着过来排队,多了一队,百姓们出城速度倒是提高不少。

眼见着换了五盆水,还没将人逮到,老三也有些急了,走到老头身边,他正一眨不眨看着队伍,“都这么久了,你确定没漏?”

老头也不回头,“没有。”他下巴往另一队抬了抬,忍不住好奇起来,“你怎么想到用这么刁钻的法子?”

老三哈哈大笑,“再厉害的伪装术,你总得往脸上涂东西吧?洗干净了,不就原形毕露了吗?”

老头点头,看着不远处的几人微蹙眉头。

老三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只见一辆华丽马车朝这边缓缓而来。

打头的是个青衣小厮,自发过来排队,待轮到他们,小厮将车帘掀开,马车里是一家老小,四个人。

一对夫妻,带着一老一小,穿着绸衣,头戴毡帽,十足的小康之家。

衙役们面不改色,“都下来。出城干什么去?”

小厮恭恭敬敬回道,“回大家,我们主家要到城外看田里长势如何。”

有两个衙役进马车查看。其余四个衙役拿着画相对着人看。

那女子脸上画着精致的梨花妆,容颜娇美,手执团扇,看着人的时候风情万种。

那男的身材高大,方头大耳,眉毛极短极黑,眼睛小小的,似乎睁不开似的。

小孩只有六七岁,一脸局促看着周围的一切。

老人家年纪很大,头上却一点白发都没有,双手交握在一起,精神饱满任大家打量。

无论从穿着还是神态,这一家子都无懈可击。衙役们检查完毕后,刚要放他们离开,却被老头拦住,“这四人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