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2页)

这个意思就是收下了,不等林云舒使眼色,小四已经走到米秀才面前,拿起茶碗跪倒便拜。

米秀才接过,抿唇饮下一口,这师徒名分就算是定下了。

出来后,林云舒拉着米婆子拐弯抹角打听了。这束脩不低,一个月竟要一两银子。

小四立在旁边,拳头攥得紧紧的,眼底全是焦急。

林云舒安抚似地拍拍他的头,示意他稍安勿躁。

等出了巷子,小四才红着眼眶,“娘,我不读了吧?太贵了。”

林云舒断然拒绝,“怎能不读呢。放心吧,娘有银子的。我前段时间给县令夫人接生,得了百两赏银。刚刚收到的谢银也有二两多。够你读上好几年书的了。”

小四这才松了一口气,握紧拳头,圆润的眼睛里满是坚定,“娘,我一定会好好读的。若是两年后,我还不能考上童生,那就不念了。”

总不能让娘和哥嫂一直供他读书。

林云舒没说什么,有点压力还是好的。

到了城中,林云舒花了大价钱买了两刀墨竹斋的纸,一刀就要二两银。这种纸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仅比皇家御用的荣宝斋差一点。

小四瞧着母亲花这么大价钱买纸,疑惑起来,“娘买这些干什么?”

林云舒叹道,“之前,我瞧着那米秀才嫌你基础差不肯收你,我猜想是县令大人帮的忙。咱们不能当不知道。要亲自去拜谢才是。”

小四恍然大悟,只是难免有些愧疚,“娘,都是孩儿无能。没能让先生满意。”

“傻孩子。不是你无能,你只是被耽误罢了。”林云舒摸摸他的脑袋,“以前家里条件不允许,娘也是没法子才让你待在族学。但现在家里条件好点了,娘不能再耽误你。你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到了米秀才这边,要与人为善,不可孤僻。”

见他面露疑惑,林云舒又多说几句,“与人为善是让你跟同窗们和睦相处。不可孤僻是想让你不要自卑。这世上贫穷的人很多,一时的贫穷不算什么,最要不得的是心里的贫穷。你想想,你再穷也没有吃别人家的大米,何需在他人面前自卑。”

小四歪着脑袋思考好一会儿,连连点头,“娘说得极是。孩儿定会牢记于心。”

林云舒带着小四亲自去拜谢。

何知远这会也没事,见了他们。

林云舒将礼物奉上,又让小四特地拜谢他。小四依言照做。

何知远却摆手道,“我只是瞧着大娘进步有度,教出来的孩子不会很差,担心米兄操之过急。所以才出言提点几句。并不曾真的帮到什么忙。这礼实在是受之有愧。”

大多数人收徒都是挑天资极佳者。甚至恨不得四岁就会写诗。像小四这样十三岁还没把论语吃透,等同于从头教起。

何知远观林云舒识文断字,人品纯善,聪慧过人,想来她的孩子也不差,担心米秀才一叶障目,才特地写了信提点几句。

林云舒却正色道,“提点也是恩情。不能不感恩。大人太过谦逊了。”

两人你来我往客套好一会儿,小四在边上瞧着,半点也不急,反而津津有味。

何知远忍不住心中赞叹,十三岁少年性子便如此稳重,不急不躁,心性实属难得。将来这孩子必定大有出息。

出了县衙,林云舒带小四找牙人租了个一进院子。

既可以给小四读书,又可以让老大两口子过来卖糖。等老二老三回来,也不必急匆匆往村里赶。

家里的田地,林云舒作主租给别人。老大两口子也没有异议。

村里人很快知晓他们一家要到城中讨生活了。

村里人十分舍不得,其中花媒婆更是攥着林云舒的手不放。

林云舒劝解几句,她才松了手。

族长知道大嫂是为了小四才去城里讨生活,长叹一口气,“大嫂,我不如你多矣。”

他一族之长竟不如一介女子做事果决,想做便做,丝毫不带犹豫。真真让人钦佩。

找了个吉日,林云舒一家在族长及几个族人的帮助下搬到县城。

他们租住的一进院子有六间房。四个儿子以及林云舒一人一间,剩下一间作为杂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