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闲话

琳琳的木榻就在窗户下面,天气正好,打开窗户阳光洒到屋子里面。

木榻上面放了一张小桌子,靠着墙的地方又放了几个大靠枕,琳琳歪在靠枕边,臂弯里面搂着自己的小妹妹,对着屋子里面的几个女人打量了好几眼。

“我年轻不认得几位妈妈,这是打哪儿来的呀?”

陈嬷嬷就上前一步,“姑娘,这是您外祖家里面儿来的几个女人。”

“原来是荣国府来的呀。”琳琳说完之后低着头问臂弯儿里的妹妹。“知道荣国府是哪儿吗?”

“是娘亲的娘亲家。”

琳琳听了之后哈哈大笑,“你个小机灵鬼,说的没错,就是娘亲的娘亲家。”

姐妹两个说笑了几声之后,赖嬷嬷才插进来话,“奴婢是伺候老太太的。老太太听说了姑娘被赐婚到皇家的消息,高兴的两天都没睡好。要不是因为山高路远,就想来亲自看看姑娘呢。”

“这倒不用,虽然我们家现在阖家住在这里。但是大礼是在京城那边儿完成的。明年我娘亲带我们姐弟几个回京城了,到时候有的是见面的时间。”

说完之后琳琳往赖嬷嬷身后看了几眼。“我看着就嬷嬷的年纪大一些,其他的都年轻,几位也都是伺候我外祖母的吗?”

周瑞家的上前一步,“奴婢是太太的陪房。家里面的男人管着外边庄子里面的租子。奴婢平日里管着太太姑娘们出门用的车马。”

周瑞家的来过几次,知道这姑娘看着好说话,可不是一个善茬,说话的时候态度就显得绷紧了许多。

“太太?我前一段时间听娘亲说我大舅又娶了一位舅妈。不知道这位妈妈是我大舅妈跟前的,还是二舅妈跟前的?”

“奴婢是二太太跟前的。”

“那你直接说二太太不就行了吗?弄得我还以为你是我大舅妈跟前的。”

听着这口气不算好,赖嬷嬷摸不清楚这姑娘的脾气。小时候这位姑娘到荣国府去看着乖乖巧巧的。可如今听这几句话就觉得有几分阴阳怪气。

最要紧的是,进了这个屋子里面,一直是站着说话,连一个座位都没有捞到手。更别说赏一杯茶出来。

在荣国府被小主子捧着的赖嬷嬷有些不习惯。

琳琳伸手,黑妞赶快端了一杯茶水过来。琳琳在嘴边儿尝了一下,慢慢的喂给妹妹,几个荣国府来的女人就看着姐妹两个喝了一杯茶水,吃了一块点心。

留也不是走也不是,屋子里面悄无声息。赖嬷嬷就趁着这个机会用眼神打量一下屋子。

他们现在站的地方正是三间上房的西间儿。据说这个院子是以前林家老太太养老用的。屋子里面布置的不算精巧奢华。但是看着还是有些上等货色在。

这个屋子南墙挨着木榻,西墙是一面书架,北墙下面正好是一个书桌。书桌上面有几个青瓷大笔筒。里面的毛笔尖朝上,挤的满满当当的像是树林一样。书案上面又放着一块儿大砚台。摊开了几张白纸,白纸旁边镇纸笔洗烛台样样不缺,且件件是精品。这简直不像是一个姑娘家的闺房,倒像是一个爷们儿的书房。

她们背靠的东墙上,挂了几张字画。也不是什么名家名作,反而是极为幼稚的涂鸦。

陈嬷嬷看到赖嬷嬷四处打量,笑了笑跟她解释,“这是我们姑娘日常起居的屋子,卧房在东间,白日里就在这西间儿看书取乐。墙上的字画是我们大爷小的时候画出来的。我们姑娘爱的跟什么似的,特意让人装裱出来挂在这里。”

被人逮着偷看,赖嬷嬷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我们家大姑娘也是这样,”赖嬷嬷嘴里的大姑娘就是贾元春,说到这里,脸上带着几分得意之情,“我们大姑娘小的时候也爱读书,尤其擅长抚琴,房子里面放了一架古琴,听说是以前有名的焦尾琴。”

琳琳听了之后,心里面笑了一声,要真的是焦尾传到现在,估计早就不能用了。

但是因为对方一提贾元春她心里面儿就来了不少兴趣。“赖嬷嬷是吗?坐,我小的时候还去过外祖家里,只不过最近几年没去过了,家里面儿的弟弟妹妹也不认得了。不如今天给我讲讲那些表兄弟姐妹,也省得明年过去了,见面儿不认识徒生尴尬。”

甜妞转身去外边儿搬了一张绣凳过来。

赖嬷嬷先是谢过了琳琳又对着田妞说了两句客气话。才坐到了凳子上。

“姑娘小的时候来过我们府里。想必珠大爷琏二爷都认识。珠大爷就不说了,前些日子没了,家里面的老爷太太差一点儿哭瞎了眼睛。就说咱们家琏二爷。前不久娶得是二太太家的内侄女儿,真真正正的是一个大美人儿,脾气还爽利,如今掌管着内外家务,家里面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服气的。”

琳琳点了点头,“这么一说,明年过去一定要见见这位琏二奶奶。”

赖嬷嬷接着又说,“咱们家大姑娘您小时候也是见过的。是最有福气的一个,如今已经进宫去了,三五个月能跟家里面传一回信,听说已经数次面见圣颜,这不正是有福气吗?”

琳琳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心想能往宫里面传信的都是有本事的人。但是这事儿做了可千万不要说出来,正所谓看破不能说破。一旦说破之后,皇帝要是发作起来,那也是全家倒霉的事儿。

赖嬷嬷又接着往下说,“咱们大姑娘之后就是二姑娘,二姑娘您没见过,是咱们大老爷的庶女。平时温柔乖巧,如今也养在老太太跟前。”

“姑娘家家的养在祖母跟前才是好事呢。我小的时候就跟着祖母一块儿生活。我们家老太太虽然故去了好几年了。但是一回想起来她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说完之后叹了一口气,“这也是二妹妹的福气啊。”

“谁说不是呢?二姑娘之后就是咱们宝二爷。宝二爷之后就是咱们三姑娘。三姑娘之后就是环三爷。环三爷之后就是琮三爷。除了咱们宝二爷,其他的年纪都小,如今有的是跟着生母,有的是养在老太太跟前。姑娘明年进了京城就能看到了。”

“这么说起来,最近几年,我还多了好几个弟弟妹妹,外祖家里面儿眼见得人丁兴旺了起来,明年都见见。几位一路来辛苦了,要不先回去歇着,等过两天缓过来气儿了,咱们再坐一块说话。”

赖嬷嬷赶快站起来,带着贾家的女人告退了出去。

陈嬷嬷看着他们都出了院子,坐在木榻沿儿上,“姑娘像是不喜欢他们家的人,就算是其他不相干的人家来了,姑娘也能说两句话呢。他们家的人来了,姑娘看着是不想搭理。”

“哪里是不想搭理他们,只是今天有点儿烦而已。带着他们出去歇着吧,让我们姐妹两个在这边儿自在的说会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