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2/2页)

一种新疾病夹在众多新闻标题与电视报道中,悄然无息地进入瑞典。

没人料想得到,正是这种致死率高、看似只针对同性恋者的神秘疾病,将使他们的生活完全改观。在科彭镇这个看似与世无争的小天地,这种疾病将会带走他们生命中一切喜乐、一切希望、一切未来。

他们精心摆设的圣诞老公公,完全无法保护他们。

布丽塔和英格玛今晚也在看“报道”新闻台的节目。

他们的家中没有任何圣诞节装饰或摆设。身为耶和华见证人,他们不庆祝圣诞节。

有必要庆祝圣诞节吗?一来,耶稣基督其实不是在圣诞节这一天出生的。二来,他可从来没要求世人把他的诞生当成节日一般庆祝。此外,他们也从不庆祝自己的生日。

这有必要吗?

布丽塔手里缝着本杰明的袜子,不时地用一只眼睛瞧瞧电视机里的班特·俄斯特。他正滔滔不绝地讲着加纳的大饥荒,以及市政府劳资双方合约谈判的破局。

当他讲到合约谈判时,她注意听了一下。英格玛是政府约聘的清洁工,这则新闻与他们息息相关。

新闻报道的后半部讲到那致死率高、人人闻之色变的神秘疾病。荧幕上出现几张美国纽约格林威治镇的照片以及几幅特写,入镜的正是染患卡波西肉瘤的病人。

布丽塔与英格玛不约而同地紧盯着荧幕。新闻报道的净是侵袭人类的苦难,疾病、大地震、饥荒,这让他们更加确认了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

英格玛摇摇头,叹了口气。

“够了,够了,真是够了!可怜的人类!”

布丽塔轻轻哼了一声,手更用力地缝着。

“不,我们仍然活在末日前夕。一堆瘟疫,一堆疾病。”

她愤怒地朝电视荧幕点点头。

英格玛心知肚明,布丽塔说的一点都没错。生活在不洁与不道德中的人类,活该面对这种下场。这些在《圣经》里都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但他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不管怎么说,人类还是可怜啊!”

他说着,又叹了一口气。

布丽塔起身,关掉电视。

“好啦,不要再看这个了!”她说着,随后继续缝纫。

同一天,他们的儿子本杰明在NK百货公司前走来走去,犹豫地看着圣诞橱窗,然后终于走进百货公司。

他在一楼的服装部买了一条领带,要求店员将领带包装成圣诞礼物。他说出“圣诞礼物”这四个字时,心底陡然升起一股寒气。

圣诞礼物。他正在犯罪,而且是相当重、不可饶恕的罪。

店员将领带装进小巧精致的纸袋,贴上金色缎带,递出礼物时,脸上绽开一朵甜美的微笑。

“好了!祝您圣诞快乐。”

本杰明错愕不已,随即明白自己应该要回答些什么。

“呃……圣诞快乐。”他嗫嚅着,然后慢吞吞地离开。

手拿金色缎带包装好的领带,本杰明踏出的每一小步,都与他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渐行渐远。转而奔向某种他未曾体验过、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往后,他甚至会为自己做出的选择,以及展现出的果断行动感到惊异不已。只要说出最难以启齿的部分,剩下的就简单多了。

我希望在我的生命里,能爱上一个爱我的人。

同一天傍晚,离NK百货公司数个街区的街道上。

人群涌出“爱丝托莉亚”电影院。

电影院外,面对新桥街的大荧幕正播着大导演伯格曼(Ingmar Bergman)最新力作《芬妮与亚历山大》的广告。这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巨片,在首映后两天佳评如潮,所有放映场次均一票难求。

电影快结束时,饰演格斯达夫·阿道夫的男演员亚尔·库勒,针对恩克达尔家族的生命观做了下列结论:

“死亡突如其来。无底深渊突然洞开,

“风暴呼啸而至,大灾难近在眼前。

“我们早已明白了这一切。

“但,我们不愿触及所有的不快。

“我们由衷喜爱可捉摸的事物,

“我们是恩克达尔家族,喜欢推卸,喜欢逃避……”

灯光亮起,群众从挤得水泄不通的放映厅散入室外12月的凄冷寒夜。保罗点起一根金黄色布兰德香烟,与赛尔波来到街上,戴上手套与围巾,一起走向东矿广场。

凄冷、凛冽、可憎的夜晚,和整部电影的磅礴气势一点都不协调。他们下午抵达电影院时,天空就下起雨雪,此刻新桥街的圣诞灯饰照在湿亮的柏油路面上。这两个朋友聚精会神地讨论着电影剧情,就像保罗说的,没有人会想到“这个老家伙居然还搞得出这么精彩的片子”。

“克莉丝汀娜·舒尔林还真会演!”赛尔波插上一句,“谁会想得到,老婆娘的德语可以讲得这么好?”

再过两天就是冬至,四天后就是平安夜,旧的一年只剩下短短十二天。这一年的生活相当辛苦,但也非常精彩。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并且为此付出了代价。

他们不是笨蛋,他们非常清楚自己追求的目标。格斯达夫·阿道夫说的一点都不错,这个世界就是个贼窟,而他们的处境就像突如其来的寒夜一般,更加凄冷险恶。

不幸的是,没人料想得到,事情将比他们预想的更糟。

这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

恶魔将卷起羽翼,像条疯狂的恶犬,席卷全世界。